美文网首页简书故事心情日记原创文字集
【秘】为什么要待在简书,我有一个羞于启齿的答案

【秘】为什么要待在简书,我有一个羞于启齿的答案

作者: 作家张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8:35 被阅读404次
【秘】为什么要待在简书,我有一个羞于启齿的答案

在没有来简书之前,我从没发现在哪个平台这么容易收获“粉丝”,这么容易被人“喜欢”,这么容易“月入万元”,这么容易成为“大神”。尽管我明白这些能看到的东西其实是没什么用的(为什么没用后边会说),但它们却有同一个指向:

可以满足很多人在现实或者网络中难以获得的虚荣心。

这样的虚荣心在别的平台不可以获得吗?当然可以。但是难不难呢?很难。

以豆瓣为例,拿粉丝质量来说,保守估计豆瓣上拥有1万粉丝的作者可以抵得上简书上10万粉丝的作者。但是简书上10万粉丝的作者,放在豆瓣上不一定能拥有1万粉丝。

为什么简书上的大神跟豆瓣等同类型内容网站上的大神没有可比性?

是因为简书上的大神只是这个平台的产物,并不是他靠自身的能力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关注。离开简书他们还是大神?大多数不是。

而豆瓣大神往往是真金白银的作家,他们能靠实力在网络上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影响力,跟平台本身没太大关系。离开豆瓣,他们照旧还是大神,照旧是畅销书作家。

不同平台之间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差距?这其实跟平台定位和运营机制有关。豆瓣的定位是纯文学创作平台,简书的定位是建立内容分享社区。

豆瓣这样的定位差别会主动筛选掉大部分“无关人员”,比如写鸡汤的、标题党、乱七八糟的广告。所以豆瓣用户群体精小而集中。

并且豆瓣的用户年龄普遍较大,首页文章作者多是大叔大妈,以及油腻的中年人;而简书的作者大多数是学生(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很多小学生)

去看一下两个平台首页的热门文章以及作者,就能看到差别。

豆瓣会优待优秀作者(比如实力作者可以通过征文活动得到非常丰厚的奖金),他们也想盈利但是不会一味地迎合市场,单纯追求IP去造星,从而降低对于作品本身的要求。从这个方面来说,豆瓣跟简书就是云泥之别。

但是简书是没门槛的,无限开放,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作者鱼龙混杂,内容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熟悉直播平台的人应该知道,不同平台的观众数算法是不一样的,在粉丝数展示上一般都有比例。随便举个例子,如1:20,即1个真实粉丝对应20个僵尸粉丝。所以如果某人的直播间有1万在线的真实粉丝,可能会附带20万僵尸粉,所以他的粉丝展示数是21万。

直播平台为了便于推广宣传(造星),逐渐开始将粉丝数尽量模糊,变为更容易人为操控的人气或者热度。以便在后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虚假繁荣的目的(据说斗鱼为了上市开了很多僵尸直播间)。

放到简书,有没有这种情况呢?不知道。但是通过观察有很多几万粉丝的大神,没有多少阅读量,是什么原因呢需要你自己体会;一些没发过半篇文章,能在一分钟内点看二三十篇文章,顺便留下赞的号,或者评论只会“不错”、“说得对”、“很好”,或者疯狂关注别人、从不互动的用户,是不是僵尸用户呢?也需要自己判断。

当然,我能做出这样的推断,是看到某个简友亲身经历的事实,以及自己进入简书平台大半年时间的所见。

为了增加本文的说服力,我有必要再一次不要脸的提一下作者的相关工作背景和经历:混迹于网络多年的网虫,了解众多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及网站、互联网产品等,有多年网络工作经历的互联网公司文字工作者。

重点来了――

谈一点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简书为什么留不住真正的大神?

因为真正的大神们不需要凭借简书证明什么,他自己段位如何不必拿到简书上去评判(况且简书这个尺子也不准)。据说简书上的粉丝可以花钱购买,阅读量、点赞数都可以刷出来(这应该算是一个bug?简书官方应该处理一下)。他们不需要将这上边无用的数字作为自慰以及拿出去跟人炫耀的资本。

你看哪个畅销书作者或者文学大家在这里晃悠,开课设点,举坛讲法?神从哪里来,往往只是时代的产物,平台的产物。如果三四年前在这里开始耕耘,你说不定也能成为某方面的大神。俗话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而被简书重点宣传的部分作者(签约作者、优秀作者)其实对简书平台是没有归属感的,他们只是看准了这个造星(装逼)的工具,如果凭借平台快速积累起来的数据能在之后的写作和工作中增加文字自信,甚至真正能凭借这些看起来闪闪发光的数字和标签能让自己被某个自媒体平台的老板看中,赏几口残羹剩饭,实现写作(或者文字)变现的目标,是他还留在这里的原因所在。

说得有些多,简单说简书留不住大神的原因在于:

1.真正的大神不屑于在这显摆,也不值得留在这个看表演不看实力的圈子,与一些虚妄但是又没什么真正写作能力的作者同流合污。

2.简书培养起来的大神,对平台没感情,最多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他们的离开只是时间问题。当有一天他靠着平台的宣传积累起来的影响力有能力去别的地方赚钱的时候他一定会离开。为什么很多标签作者一直靠着平台资源,推广自己的东西,一直疯狂的加别人微信,就是这个原因。他的担心在于,有一天在这个平台混不下去了,可以带着微信上的几千好友为自己将来的面包和牛奶买单。

二、为什么很多草根喜欢简书?

理由与大神们相反,他们需要一些虽然很假但是看起来很舒服的数据来获得写作上的自信。简书是没有门槛的,所以可以在“裸体般”的相互欣赏中给自己贴上“作者”甚至“作家”的标签。可以借以混迹文学圈、娱乐圈(演员)以及其他别的圈。

“来简书一个月,粉丝一万个;

来简书三个月,成为了绿婊作者 …… ”

这是在简书热门上经常能看到的标题,也都是他们的装逼套路。但是让他们引以为傲,用来自慰的粉丝和标签能带走吗?带不走。如果离开简书,他们照久是学艺不精、不被人待见的“穷屌丝”一枚。

所以,简书的无门槛,给他们的存在赋予了更多合理的理由。

话虽如此,你写作的冲动也很明显,但是我有个小小的建议:你在写鸡汤开课讲法的时候能留点时间提高一下?能不能好好练习一下写作这个用来粉饰自己或者谋财的工具呢?鸡汤会写了,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有没有兴趣试一下呢?

天天吹嘘写作功底多厉害,能拿捏所有文体于股掌之间,才是真正的本事。

不信你去豆瓣试试?

三、简书为什么会成为学生们的聚集地?

简书最大的用户群体是学生。一些学生为什么很容易在简书上把自己搞成文艺青年的形象。为了寻求答案,我详细回顾了一下自己大学时候的经历。并且私下结合行为心理学的部分内容,做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揣测。

1.同上分析,因为简书没门槛,只要你会打字、发图片、发微信朋友圈你就能成为作者,产生内容。混别的平台对作者素质有要求,内容产生需要审核,这可能会打击到积极性,伤害到学生们脆弱的心灵。另外,大多数学生在写作的专业性上是不如专业作者的,所以可以这么理解:玩简书,只是让他们挪了一下窝,把自己的空间日记搬到了简书。

2.学生聚集其实跟平台定位与官方的推广方向有很大关系。简书把用户群体定位到学生而不是精英人士或者是夕阳红身上,所以会将推广宣传力度放到各种跟学生有关的专题以及活动上。

据说简书为了发展,迫不得已降了逼格。现在这样也是出于无奈,但是简书又在冥冥之中做了一件好事:它成为了了解中国学生在校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的镜子。简书学生用户基数够大,这样的大数据也够可靠,具备研究意义。

即,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简书上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中国的大多数在校学生就是什么样。

我的学生时代看到周围的人(包括网上的)普遍好像比较务实,但现在看到简书上的学生都容易虚妄,容易想入非非。这或许是我的错觉和误判。

四、为什么简书上很多专题编辑是学生?

有没有发现简书上很多专题的编辑是学生?不仅编辑是学生,这些学生还一本正经地把它作为正当的职业?(这条论断是之前混想法专题编辑群以及与其它专题主编编辑接触过程中的所见。)

1.因为学生时间多、够闲,能够按时上岗打卡。闲的另一层意思是在网上刷存在感的人或许没恋爱对象,或许不爱看书没有养成泡图书馆的习惯。但是简书刚好能够弥补这样的情感缺失或者用来消磨时间。

2.学生主体意识不强,更听话,更容易响应组织的号召(哪怕没工资不发盒饭)。不少人发了几篇日记后就喜欢以作家自居,却苦于看书少、不喜欢动脑,除了熬酸腐无聊的鸡汤也写不出什么别的文章,但是又有一颗文艺心。正好简书上一些标签性的东西以及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身份,比如编辑这个称谓,可以拿来装逼用。简书提倡全民写作,能打字你就有一席之地,所以可以假装自己是或者将要是xx大神,有动力打了鸡血一样码字。

概而言之:因为“编辑”这个词能够满足一部分人(尤其是空虚无聊的学生)“嗷嗷待哺”的虚荣心。任职简书编辑需要什么才能吗?当然不需要,只要你有大把时间,闲得无聊能够做到尸位素餐或者手指健全能够打卡就可以。

总结:

简书是一个工具

简书是一个便于满足虚荣心的工具

简书是一个可以拿来“撑杆跳”的工具

简书是一个让你蹉跎光阴,丧失良知的工具。


姊妹篇:致简书想法专题的某些辣鸡主编及编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幽冥鐗:我去下载一个豆瓣看看!
  • 施紫玲:清流,你又说大实话了。。
    作家张鱼:一直这样啊……
  • 临床小科比:真的是一针见血,作为大学生的我你提的第三点戳中了我,关注了关注了
  • 林木草:或许能找到所谓的“成就感”。
    作家张鱼:@林木草 满足一点廉价的虚荣心
  • 深海逐豚:互相骗,看谁业务能力强😂
    “来我这儿,出书不是梦。”
    “来我这儿,以后月入数万。”
    “来我这儿,出书可以,钱也能赚。”
    “……”
    作家张鱼:@深海逐豚 :grin:
  • 昇夫:看了后,对简书,越来越不喜欢,越来越失望
    昇夫:@司空瑾瑜 听你说的情况,在这写真没有劲的
    作家张鱼:@初心ali 无聊的时候玩玩就行了,认真你就输了。
  • 或浓或淡:被你这一说我都不好意思在简书混,简书这么好聚粉丝,我混了快两年才凑到100来个粉丝😰😰
    作家张鱼:@或浓或淡 技巧不够。没有弄懂规则。不会玩才是硬伤,写什么不重要。
  • Holy俊杰:平台自身没有刷数据
    作家张鱼:@Holy俊杰 那那些私信发广告刷单的就该管管了。
  • 传统呼吸:我是因为一个之前仰慕的人才来的这,好在他只是写小说故事,简书的首页还有一些专题的热门,感觉我在看uc浏览器里的软文,,,,
    作家张鱼:@传统呼吸 我uc/头条早就卸载了。但是说实话,UC跟头条上的一些文章,质量也不差。有些作者写得很用心。

    简书像什么呢?文艺的壳子,UC的里子。
  • 真小实:看起来你的确有丰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你对玩简书的人评价个人觉得略失偏颇,我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字社交工具很好,也有很多有深度的文章和有见地的作者,比如你😂。估计每个看这篇文章的都觉得被打脸了吧?我也是,但你也打了自己,真让我们没办法😀我的观点是,存在即合理,任何产品也不能满足所有用户需求嘛!(我说得有点多,别打我😂)另外一个小建议,把个人介绍那部分单独成文,作为书签,每篇都可以加。
    真小实:@梅子邪 谦虚使人进步,迟早有一天你要成大家
    梅子邪:@真小实 @瑜瑾瑾瑜 我觉得打得挺好的,让自己时刻清醒时刻反思,莫装逼,不要虚荣过度,不要假装文艺,直面自己的内心😂
    作家张鱼:@真小实 那我试试
  • 七欧元:简书都快成骗子广告站了,各种匆悠文
    七欧元:@瑜瑾瑾瑜 哈哈,哈哈,你太幽默了。
    作家张鱼:@七欧元 骗子很多,要是骗子骗骗子,最后谁会吃亏呢?

    这是个迷。
  • 化浊:引用一下楼主的原文:
    “长期混迹简书的多是能力不高者,是谓:各个行业的“余渣”(包括本人)。”
    作家张鱼:@化浊 你说得对。我尽量去做。
    化浊:@瑜瑾瑾瑜 人能自知是不容易的,若是能进一步多发现他人的优点,那便更不容易了。
    作家张鱼:@化浊 我承认我是,我也承认我见到的大多数也是。
  • 缪椤:就喜欢你这直爽的性子,太过瘾了
    缪椤:@瑜瑾瑾瑜 不知道,我在简书上认识的人不多。只是单纯的觉得写的太过瘾了,看的也爽
    作家张鱼:@缪椤 说准了是吗←_←
  • 酱长:我想挣钱……大神有地方推荐吗
    作家张鱼:@酱长 有。出门左拐150米有中国银行。提钱前自备丝袜及其他防身器具。

    拿了钱就跑。
  • 行走的大蘑菇:一针见血。我捂着脸假装害羞的说,我真的是来这里混虚荣心的。
    作家张鱼:年轻真好,我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了。:flushed:
  • 拂尘君:大哥哥,你说得我无地自容(捂脸惭愧)

    本人倒没什么逼格想要靠简书来发家致富满足自己可笑的虚荣心。

    关于粉丝这种东西,细致一点还是知道这些忒无用(当然有部分不是)发的文会去阅读的一定不是粉丝……(当然有些是)

    如果哪天我不在简书游荡了,一定是被大哥哥你赶回去好好读书了!😄😄
    七欧元:@瑜瑾瑾瑜 在简书混有啥好装逼的。感觉简书的水平很低啊!
    拂尘君:@瑜瑾瑾瑜 哈哈,荡累了就快快让我们的灵魂归位吧!毕竟正经事要紧T^T
    作家张鱼:@拂尘千叶 我要是那天不在简书了,一定是去做正经事了。

    因为我不需要在这混一下拿出去装逼。
  • 梅子邪:最近特别喜欢挖坑啊你😂
    作家张鱼:@梅子邪 有啥气可生的,没空。
    梅子邪:@瑜瑾瑾瑜 哦,难怪,我还以为你生我气,怪我一开始都没有认真看过 你文章,在敷衍你。知道你最很这样的粉丝了,但是我还是想说,我的评论跟喜欢绝对是发自真心的,之前你那些长文章之所以没有看,确实是我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我也很苦恼,这直接影响了我的阅读及信息整合能力,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把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通过文章表达出来。希望你能谅解,我现在也在想办法克服这样的毛病。希望能多多向你请教😂。还有你不是说要改变吗,最近怎么又发那么大的火,我想说为了那几个臭虫大动肝火不值得。你肯定知道,一个平台的风格什么样的,肯定和这个平台推动支持有关系,如果简书不支持,我想这股风也吹不下去。那些导师不都是简书一力发掘培养出来的,那些盛行的鸡汤,伪成功学都是自带流量体质的,简书就是需要这样的流量啊。所以没必要为了坚持简书正在慢慢丢失的所谓情怀逼格去生闷气
    作家张鱼:@梅子邪 最近事情多,想写又没有很多时间,只能挖个坑先放着。

本文标题:【秘】为什么要待在简书,我有一个羞于启齿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sd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