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测试分析与设计@IT·互联网软件测试职业探索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作者: robot_test_boy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07:26 被阅读0次

欢迎大家来到 测试有话说,这是测试有话说第一季第一集,后面不定期更新。测试有话说主要针对自己亲身使用各APP时发现的一些改进建议。

今天测试有话说主要介绍分享功能如何促进用户裂变及其分享功能待优化建议,因手机APP中微信读书使用分享功能的界面比较多,题材来源于此。

分享功能如何促进用户裂变

一个人看到一本不错的书,分享给两个人,两个人看完后也感觉不错,又分别分享给相应的两个人,照这样分享的速度,那么分享到这人总和就是1+2+4+...+2的n次方,其中n为分享的次数(从数学的角度这个公式可能对,但表达的意思你懂就行)。

如果每个分享的是3个人,则总和发生变化为1+3+9+...+3的n次方。

得出明显规律:如果每个人分享的是x个人,则总和是1+x...x的n-1次方+x的n次方。

问题来了:分享的用户从哪里来?对于微信读书来说哪里的用户更便捷?当然是微信,2019年腾讯第一季业绩报告显示:今年首季微信及WeChat(国际版微信)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微信读书可以将好书,读书奖励,免费读书的无限卡分享到微信好友(单个人),微信群(最多500人),微信朋友圈(上千人)等等。

但实际上分享出去的链接有多少个人点击了?多少人点击后下载了微信读书APP?多少人看了几次后是否卸载APP?多少人看了几次后遗弃APP?又有多少人持之以恒的使用APP?多少人断断续续的使用APP?多少人需要付费才可以继续读书?多少人在集无限卡读书?多少人采用积分购买读书?有没有新书籍更新到到微信读书?

以上有很多种使用微信读书的情况,将其分类为打江山和守江山两个阶段,用户下载APP相当于打下江山,用户断断续续或持之以恒使用APP相当于守江山。打江山和守江山两个阶段不同,分享的策略也不同,如果老用户分享后有新用户产生则会收更多的无限读书卡奖励或者读书积分,老用户之间互相分享好书一起集赞一起组队攒积分会得到相对少一点的奖励,分享即可以帮助微信读书打江山又可以守江山。

分享是裂变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裂变呢?看下裂变专业的描述(引用原文精华部分):

裂变利用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链进行传播拉新促活。裂变的形式有任务类裂变、游戏类裂变和利益类裂变。任务类有帮、拼、砍、集,发挥人与人交互的属性;游戏类有比、邀、炫,发挥人个体爱玩的属性;利益类有送、抢、赚,发挥人贪婪的属性。总结起来,微信生态裂变十字诀:帮、拼、砍、集、比、邀、炫、送、抢、赚。

微信读书使用了哪些裂变手段呢?裂变的形式是否生效了呢?设计阶段和线上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微信读书-分享功能有哪些

场景1:分享免费领1天无限卡

只有其他用户点击你的分享链接后,你才可以获得无限卡奖励。

那么什么是其他用户?其他用户是已注册微信读书的用户还是包括未注册的用户?

从微信读书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中找到相应的定义:用户指启用、浏览或上传数据至微信读书服务的用户。其他用户指除用户本人外与微信读书服务相关的其他微信用户(ps:非微信用户还不能使用微信读书?)。

虽然知道官方解释后,也不防发散性测试。

TestCase(你测试了哪些场景):

自己分享自己点击,得不到奖励;

其他注册用户点击,分享者得到奖励;

未注册用户点击后注册APP,得到奖励;

未注册用户点击后未注册,得不到奖励;

分享完没有人点击,得不到奖励。

刚刚洗澡时想到四个问题(隐藏着测试点)

1)区分其他用户的技术点:怎么对比分享用户和点击用户的呢?分享时的链接就带着用户信息?用户点击时也会带自己的信息?对比用户的什么信息:是昵称还是微信号还是手机号等,昵称可以随便修改,修改后会不会认为是其他用户呢?

2)分享的时效性:分享链接后多久点击才会得到奖励?

3) 一次点击后分享失效:多个人点击分享链接是否会得到多份奖励?如果不是则第一个点击后奖励给分享者后,这个链接就失效了?

4)并发点击分享(都是第一次):基于3)的猜测进行并发测试,分享者是否得到多份奖励。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分享分几2步骤:点击"分享免费领1天无限卡"按钮后然后发表到朋友圈。但是如果没有分享到朋友圈呢?其实这属于TestCase最后一条的中间过程。这个蛮有意思的,当时就是没有发表到朋友圈,结果无限卡增加1天,这个是在微信读书老版本的BUG,不过现在已经做了优化。这个问题也促发了我的思考,到底是触发了什么操作,分享者得到无限卡奖励?是点击分享按钮就触发呢还是要分享生效后才触发?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场景2:分享集赞得无限卡

分享集赞得无限卡,同场景1一样的是:分享链接中带有分享者的用户信息,不同的是其他用户点击链接后涉及和微信读书服务端交互,交互成功则微信读书APP会集赞+1,直到满足赞的个数,才会将无限卡奖励给分享者。

TestCase(不用考虑用户不点击得奖励的情况):

是不是其他用户的testcase参考场景1。

用户点击但和微信读书APP服务端交互失败则集赞不+1:仔细思考下这个场景对于用户来说存不存在,微信读书服务端是所有用户共同拥有的(不知道有木有考虑不同城市设立不同的服务端,用户数这么多,应该有的,服务端数据如何同步保持一致性呢?)

如果其他用户和分享者在同一个服务器上是不存在的,其他用户点击链接是要访问微信读书服务端,集赞+1也是服务端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不会出现。但是微信读书的测试人员是有方法的:用户访问的模块和集赞的模块不是同一个。

如果其他用户和分享者在不同服务器上是存在的,其他用户点击链接是要访问微信读书在北京的服务端,集赞+1是南京服务端做的事情,这二者间通信异常,会存在集赞不加1的情况。

集赞分享链接的时效性:这是第多少期有个时间段:基本上一周,是不是一周以内链接都是有效的?之后就失效了?注意一周的边界值测试和一周起始和结束天的时区测试。

时区限制:北京时间在8小时候才是30号,而白俄罗斯还是29号,分享链接就不应该失效。

奖励是否是最多12张无限卡:超过12个人点击会不会额外增加奖励呢?

每期活动一人可点赞一次有效:怎么判断用户是否已点过赞,点击同一用户不同链接后是否仅一次生效;点击不同用户不同链接是否每个用户都只生效一次。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场景3:分享组队抽无限卡

分享组队抽无限卡是在每期周六中午十二点,由微信读书自动抽取无限卡奖励。

TestCase(不用考虑用户不点击得奖励的情况):

组队是否成功:是否集齐5个人,集成后才抽无限卡奖励。

时效性:过了周六中午12点后,本期组队抽奖无限卡失效。在周一到周六这段时间内就可以组队。

时区限制:北京时间是周六中午12点,而白俄罗斯还是早上7点击,分享链接就不应该失效。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场景4:分享书籍得无限卡

书籍精彩章节有分享图标,分享后有朋友查看分享内容则获得一张无限卡。

TestCase测试点:

分享链接的时效性:24内有效,24小时是分享发出去时开始计时吗?还是固定的一天24小时一天24小时来?

多个用户查看奖励是否相应增加;

分享后没有用户查看是否会增加奖励。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分享数测试:点击分享图标后,会显示分享数加1但实际上其他用户有没有点击有没有看,无从得知。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场景5:分享组队得书币和无限卡

读书小分队到一定积分后获取对应的奖励,首先组队要分享,组队成功后获得奖励也可以分享成就。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场景6:分享后阅读时间兑换书币

分享链接没有生效就拿到奖励:阅读时间达到半小时后就可以兑换1个书币。点击分享按钮后但不发表就可以兑换到书币。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总结

1) 微信读书的分享按钮地方特别多,仅介绍一些常用的地方。介绍的场景中,用户裂变的形式有哪些?

场景1分享免费得1天无限卡,场景2分享集赞,场景3分享组队抽奖得无限卡,场景4分享书籍得无限卡,场景5分享分享组队读书得书币和无限卡,场景6分享读书时间兑换书币。

裂变的形式三种都用到了任务类有集(赞);游戏类有比(分享读书时长排名)、邀(邀人组队)、炫(分享奖励喜悦);利益类有送(无限卡)、赚(读书时长兑换书币)。

2)分享功能的思考

首先一个产品:分享的按钮或界面不统一,各个场景下不知道有没有统一设计。

其次,同一次产品分享功能的生效形式不一样,有的点完按钮就拿到奖励但达不到通过分享功能来促进用户裂变的目的(测试看到的,其他场景没测没发言权)

3) 测试团队的管理

作为测试经理的你,怎么看待项目中的黑犀牛现象:分享的生效怎么测试的?这里的分享功能可能属于黑犀牛事件,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何分享得免费无限卡的分享功能优化了,而其他场景下的没有同步解决?是没有反思导致只解决了单一场景下的问题,而忽视了同类型问题的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户裂变之道@微信读书-分享功能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vk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