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 严 经 讲 记
净界法师
辰三、结不还是本心
判别取舍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佛陀告诉我们怎么判断,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什么是暂时的因缘呢?佛陀说:只要是你必须要归还的,你暂时跟外在因缘借来的,你就要归还给别人,要归还的表示它不是你的本来面目,因为你要归还给别人。
你说我现在很高兴,这高兴不是你的本来面目,是因为有人赞叹你的关系,他要不赞叹你就完了!所以你迟早要还给别人,这些都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你可以去一直的受用,但是你要知道它迟早要归还给别人。
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我们这一念寂常心性,清净本然的这一念心性,能够照了万物的心性,能够不迷、不取、不动的心性,物来见物,物去归它去,你就是保持不迷、不取、不动,那个你不必归还的明了的心性,不是你那是谁?你不用归还给别人那就是你自己了,你还不敢承当?
自迷沉沦
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我们这一念心,当我们把借来的东西都归还以后,剩下是一种微妙光明清净的本性,这个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因为无始劫来一念的迷惑,然后离家出走,然后真如不守自性,开始妄动以后,我们开始在三界流转,丧失本性,枉受轮回,在生死当中受着业力的漂溺,这个是可怜悯者!
我们在借来的东西上面产生迷惑,我们现在要把主人跟客人分清楚。你的心中有很多东西,但有些东西不是你的,是借来的,你跟人家借来的你迟早要还给人家,但是你还清楚以后,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
有一个禅师说:我去年很穷,但是我还有个立锥之地,还不错,穷到有一个脚站的地方;我今年穷,锥也无,穷到连站都没办法站。这表示什么,功夫进步了,去年它心还有一点迷情执着,他今年完全离一切相。
所以禅宗讲一句话:不以一切万法为伴侣者是谁?我们心中有很多的想法,但是这都是从过去的生命当中点点滴滴累积借来的东西。我们遇到一个好的环境,培养一个正面的想法;遇到不好的环境,对某些事情产生负面的想法,这都没关系,因为它都是借来的,你的本性还是依旧清净本然,你可以重新开始。
《楞严经》的观念它有二个重点:第一、你先恢复本来面目,你先把借来的东西还给人家,还到无可还的时候,那个是谁?然后再从这个地方出去借假修真先求不变,先把借来的东西全部还给人家,然后回到本性以后再称性起修,从空出假,这时候再跟人家借东西,但这时候你借不是执着,是大悲的愿力借假修真,假借因缘积功累德广度众生。
所以我们修行是怎样呢?先还再借,先把东西还给人家,先回到你的清净本性,然后再重新出发,一定要这样子,否则你一辈子纠缠不清,你很难解脱出来。
所以为什么先求不变,无不还归此法界,然后再求随缘,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定是这样的次第。先把借来的东西还给人家,还到无可还的时候,再从那个地方再出来,这时候再重新借一次,但是心态完全不一样,你照样吃饭、照样睡觉,你照样拜佛,但是你所做的功德都是跟无上菩提相应。
这课程很重要,诸位好好体会。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