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
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大宗师5

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大宗师5

作者: 开心碧玺 | 来源:发表于2023-07-10 21:06 被阅读0次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yǔ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yīnɡ nínɡ。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zhān míng,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wū ōu,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品悟:南伯子葵问女偊:“你年岁这么老了,可容颜却还像个孩子,如何做到的呢?”女偊答:“那是因为我得‘道’了。”

        南伯子葵又问:“‘道’是可以学习的吗?”女偊立刻回答说:“不能!怎么可以呢?你不是那种可以学习‘道’的人呀!像那个卜梁倚,他有圣人的才气却没有圣人的心境,我有圣人的心境却没有圣人的才气。如果我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或许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吧!即便不能,我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给他这样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该也是很容易的。”

      女偊接着说:“持守三天而后能遗忘天下;已经遗忘天下了,再持守,七天以后就能不被物役(即“外物”);心灵已经不被物役了,又持守,九天以后就能无虑于生死(即“外生”);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心境就能够清明洞彻(即“朝彻”);心境清明洞彻,而后就能体悟到绝对无待的哲学本体,也就是“道”(即“见独”);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限(即“无古今”);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即“不死不生”)。”

        南伯子葵又问:“你是如何得道的呢?”女偊答:“通过文字而得,文字来源于反复诵读,来源于见解洞彻,来源于耳闻心许,来源于待时行使,来源于吟咏嗟叹,来源于幽渺深远,来源于参悟寥廓,总之,大道的起始是不可推测的。”

相关文章

  • 2019-05-09

    《大宗师》5.9 忘却,才会拥有 今天读到《大宗师》的第四天,慢慢的庄子在这些文章中...

  • 《庄子》—内篇—大宗师—5

    5.生与死,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活动,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世人对死生的现象无法参与和干预,...

  • 少侠,说好的江湖呢?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篇》 这是庄子的江湖,也是最早的江湖。是离弃、是一起,怎样抉择、怎样回...

  • 同读《庄子》第十五天/“道”之化身——“真人”也

    庄子“大宗师”其实就是讲的一代宗师,也就是得道高人。所以,我以为庄子所说的“真人”也就是得“道”之人,也就是大宗师...

  • 相濡以沫

    花开半夏 《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

  • 《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27章【延伸阅读】

    庄子拿孔子与颜回开玩笑 战国中期的大哲学家庄子,喜欢拿前代圣贤寻开心。他在《庄子•大宗师》中,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 “道”——读《庄子》第十五天

    读《庄子》大宗师部分,越读越觉得理解的难度加大,圣人的思想,凡人只能慢慢揣摩,慢慢悟。虽然有难度,但是我一定...

  • 读书笔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内篇 大宗师》

  • 先秦|大宗师5-庄子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大宗师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q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