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梦园故事~2018散文与随笔
印光大师: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印光大师: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作者: 莲开宝池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8:32 被阅读249次

印光大师: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适接手书,并《大士集》,不胜欣忭。大士碑文,经黄君注出,则大士恩泽,遍沾群萌矣。随即与玉仙书,说其所以,并将阁下之信,一并寄去。注成刊板,固不必说,不刊,则彼何汲汲然欲祈阁下注也。但注成之后,当将原稿由光处转寄,待彼阅过,则刊木板,或排铅板,方可定夺矣。其万君所问,当书之于后。大著《大词典》,字过小,光目力不能看,偶见一二则,似有可商酌处,亦书之于后。蒙佛接引一段下,所说不错。

《天亲论》,即《无量寿经论》,亦名《往生论》。大藏目录,名为《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优波提舍”,即"论"之梵语耳。

        “ 隔阴之迷”,“阴”谓色身,即五阴也。由此菩萨,未断三界内之见思惑尽。一经受生,犹有所迷,故云隔阴之迷。许多大根器人,最初亦与凡夫同一迷悖。或遇逢缘,或一闻开示,立地便悟,直同两世人一样。皆因宿世深植善根,未断烦惑。一经转世,便成迷悖矣。以未死为现阴,死而未受生为中阴,受生则为后阴。此后阴且约未死前说,若约受生后说,又名为现阴矣。隔阴之说,指此。

        拨置西方弥陀,以为心外取法,此参禅不得意人之通病。唯执有心不知有净土,与净土之教主也。意谓一切唯心,弥陀既在西方,即是心外取法。不知一切唯心,娑婆乃唯心之秽所感,极乐乃唯心之净所感。西方之阿弥陀佛,即吾人自性天真之佛,吾人自性天真之佛,即西方极乐世界之阿弥陀佛。不达唯心,妄生取舍,其过可胜道哉。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以心净则佛土净,心秽则佛土秽,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断无有善心净心而感恶境秽境,恶心秽心而感善境净境者。以是之故,故曰: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也。

相关文章

  • 印光大师: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印光大师: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适接手书,并《大士集》,不胜欣忭。大士碑文,经黄君注出,则大士恩泽,遍...

  • 问答撷录·阴境

    阴境 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

  • 善恶由心

    晚上看完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不得不说,年纪越大对于这类题材的电影就觉得内心越发难以接受。那种明明知道结局悲剧,...

  • 善恶由心

    邻居家种有一片果树,每年果子成熟之际,总会被长尾巴鸟啄食。于是便在树的两边支上大网,网上挂有鸟类尸体,这一方法...

  • 很矛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加于人。 不以己欲断善恶; 不以善恶断人心; 不以人心疑己身; ……

  • 心相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 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

    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 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 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 这句话是谁说的,我记不得...

  • 日精进59

    人心, 生一念; 天地, 悉皆知。 善恶, 若无报, 乾坤, 必有私。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境由心造, 相由心...

  • 人生无常,只有善恶之业会一直跟随自己

    洛桑陀美上师:【人生无常,只有善恶之业会一直跟随自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恶之业都会增...

  •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光大师: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cn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