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世间情佛法学思修散文与随笔
佛法根基,得成人及天人之道——五戒十善(摘录,附注说明杀,淫,酒

佛法根基,得成人及天人之道——五戒十善(摘录,附注说明杀,淫,酒

作者: 清月照天心 | 来源:发表于2017-10-29 12:34 被阅读89次

1、“五戒十善”的重要性

五戒十善是佛法的根基。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可王于人中 。

2、五戒十善概述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反之,称为十恶。

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

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绮语(花言巧语讨好别人);

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其中,因一己口腹等欲望而致众生遭到杀害,自己为之或者他人为之,都是杀生之罪。

故而茹素最好,若机缘不便或者难以做到,可食“三净肉”:即同时满足“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所杀”。具体阐述网上有。)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此外,贪多过分皆可称“淫”,而犹以男女过分欲乐为首;顺理合道皆可称“孝”,而犹以对父母亲人的孝悌为先。故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关于饮酒,主要因为酒能使人昏聩乱性,一旦昏聩乱性,容易犯下前面四重罪。故而最好不饮酒。

如果因为应酬等等实在难以拒绝,可以小酌余杯。但不可贪恋美酒,须自觉有意识地减少减轻。另外,一些治病的药酒,也是可以酌情适量饮用的。)

五常五行

出《仁王经疏》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十善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身三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口四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意三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佛法根基,得成人及天人之道——五戒十善(摘录,附注说明杀,淫,酒三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法根基,得成人及天人之道——五戒十善(摘录,附注说明杀,淫,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hy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