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散文想法
读书|断章:对佛学的理解

读书|断章:对佛学的理解

作者: 风清不扬81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13:29 被阅读0次

佛学是迷信吗?未必,起码不完全是。

因果关系,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认为是必然的,但不要看得太直接太短浅。“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因必有果,总有一天会报在自己身上,或是报在子孙身上,或是报在社会的其他方面。自己一生骄奢淫逸却无灾无祸,这是完全可能的,看似没什么报应。但子孙跟着自己养成了习惯,更加骄奢无度,以至于出现那么多坑爹坑娘的现象,是不是报应?

慈悲需要大慈悲。出钱出力帮助人是慈悲,别人遇难时多一句话的安慰,是不是慈悲?出一百万的慈悲,跟多说一句话的慈悲,哪个更大?很难说,有时候,多说一句可以救一个人,出一百万反而害了人。坏人该不该帮?也难说,万一帮了,对方触动了,也许就不再那么坏了,算不算慈悲?或者说帮了坏人,坏人仍然是坏人,但坏人做的事情无意中帮助了某个好人,有没有这种情况,算不算慈悲?我觉得关键在自己的出发点,所谓发心。发心慈悲无怨,即为大慈悲。

护生。肯定得随缘嘛,遇到了生命就努力护、遇到了牢笼就尽量放,没遇到就心存善念,而不是非得买一筐子生命去放生。你知道为了满足某些人放生,又有多少人额外做恶?更不要说,你一本正经的放生,未必就是那些动物之所需。放生放出巴西龟,造成生态问题的多了。单纯的为放生而放生,那其实是一种私欲或贪念,因为你行为的本质是把放生当作一种交换——我放过生了啊,所以佛祖一定会保佑我啊,甚至是佛祖“应该”保佑我啊,或者是我的罪恶可以消解了啊。这都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我觉得不算真正的放生。

再看色即是空。空即是无、是零吗?不是。空是色的一种,真正的空是不执着、即所谓不着相。东坡劝人不执着,但自己有时却那么执着,甚至执着于“不执着”,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或可单独成一文说说。你看他的壶中九华,千万里念念不忘,可知破执有多难。而东坡已算是难得的旷达人。

菩萨是否存在?我认为存在,就是自己。这有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方面,我认可心中的菩萨,正如我认可心中的雷锋(打个比方),雷锋本身如何已不再重要,但我心中的雷锋是个全心全意帮助别人者,我认可我心中这个雷锋,正如我尊重和认可那些道行高尚境界高超之佛道尊者;另一方面,我认可菩萨的德行,也就认可自己通过自我修养可以达到那种境界,这是给我自己树立的一种菩萨般的道德境界目标。所以,这方面我认可曾仕强,求人不如求己,拜佛先拜自己。自己提高境界,提高修为,懂得了大慈悲,于佛法则一通百通。

相关文章

  • 对佛学中三法印的理解

    无我是佛门法印,百分百做到很难,也不必要。有这个意识很重要,至少能反思:我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做?有没有可...

  • 佛学的基本理解

    最近看熊逸讲佛学,又,读了《金刚经》,把一些笔记和心得记录下来。 一、熊逸讲佛学摘录内容 “乐观厌世”,虽然厌世,...

  • 《佛学50讲》读后感07:反常识的佛学核心概念

    《熊逸·佛学50讲》第二章之七“无我:反常识的佛学核心概念” 主要内容: 07—12节是本书第二章“佛学的基本概念...

  • 有关佛学(1)

    1.为什么要学佛学? 不懂佛学,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就是残缺的。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对于中国来说,它已经深深地嵌入,...

  • 跟我读完一本书《中国哲学简史》佛教和佛学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让我们继续共读《中国哲学简史》,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佛学的思想精髓,以及佛学对中国哲...

  • 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今天学习了《能断金刚》第五章空中读书会的内容,主要学习了空性的基础含义,通过学习具体的案例,对空性有了大概的理解,...

  • 对佛学的看法

    之前看过《南怀瑾的16堂佛学课》,南怀瑾老先生不愧是大师,把令人费解的佛家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出来,使我受益匪浅。...

  • 我所理解的佛学

    1 佛学,艰涩难懂,玄之又玄。 我一向避而远之,有时还对它嗤之以鼻:都是一些不做正事的人在那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 我理解的佛学(一)

    前世今生,是佛教最基本的教义之一。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生命,都是苦的,因为都沦落在六道轮回里面,非常的无明。 一个...

  • 简谈佛学的理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和佛学的缘分发生在大二时期,是因为一部小说——《不负如来不负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断章:对佛学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hg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