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基本上都知道了一个道理:不能溺爱孩子,要学会挫折教育。就像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一休同学摔倒了,妈妈不去扶,而是让他自己坚强的爬起来……但这只是比较浅层的挫折,离挫折教育距离还很远。真正的挫折,来源于逆境。
迎接逆境靠的是什么?这些年在智商、情商、财商……各种闪亮登场之后,终于轮到了——逆商!顾名思义,就是面对逆境的时候你的反应能力。最近也开始有关于逆商的书出来,《逆商》是其中阐述的比较系统的一本。但是书的内容有些散,我把核心内容归纳了一下。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这句话基本上算是俗语了,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在市场层面上,今天还蒸蒸日上的公司,明天可能就风雨飘摇。各个行业都在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中求发展,竞争对手和客户需求不断锤炼着我们。我们看到的变化已经快到来不及让人思索,原来几百年几十年,才有的突破,现在几年几个月就会发生。
但是作为个体的人,我们反而本能的适应安稳,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对变化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要么就是被淘汰,要么就是在痛苦中挣扎。其实,从小我们就知道变化无处无时不在发生,哲人不是告诉我们——人们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只是知道变化没有用,我们还要克服逃避变化的本能。这就是逆商这个概念为什么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
失败与挫折的力量
在剧烈的变化中,我们难免要面对由于不适而产生的失败与挫折,以往我们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负面的,认为挫折与失败都是坏事儿,是对自我的否定。基于这个本能反应,我们就在很多时候错过了失败与挫折带来的力量。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更多的时候,这句话,是我们失败时候用以安慰的口号。因为失败怎么成为成功之母的,才是关键。而这个关键点除了失败带来的经验教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如果是消极的,那即便总结了经验,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如果是积极的,那每次失败与挫折,都会变成走向成功的砝码。
我们总希望自己的成长经历越顺利越好,但是成长阶段的顺利,常常会让我们失去面对失败与挫折的能力。这在教育领域已经引起了关注,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失败,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实这也是逆商概念兴起的好处,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多了一个考虑维度。起码我现在面对儿子的时候,总会想到不能让他只懂得安逸,而忘记了人生的常态——失败与挫折。
勇于面对的价值
以前我很喜欢用乐观和悲观来给一个人做初步判断。并不是这两种态度好与坏的差别,而是可以让我知道跟这个人相处,会不会走的长远。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钟,无论是简单的同事关系还是深层次的朋友关系。那时候的判断,仅仅依靠直觉,现在看来,背后的理论依据就是逆商的高下。如果身边的合作者逆商不高,无法接受失败的结果和挫折的打击,那合作的风险就会无限放大。因为前面已经说了,变化是常态,失败和挫折基本是必然的存在。
反过来,那些逆商高的人,勇于面对各种挫败的人,未来成功的概率就会高很多。这时候,逆商就不是自己生活质量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大前提。
逆商之锚
所以,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逆商模型,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走向。最形象的比喻就是一种底线思维——锚定效应。无论什么情况,如果我们可以清晰的判断自己的逆商承受度,就可以对结果更加胸有成竹。说白了,结果就是——败了也没事儿,咱们输的起。这种锚定效应一旦形成,那些玻璃心、墙头草基本上也能有一个坚定良好的状态了。
至于你的逆商之锚怎么样,就要开始修炼了。我媳妇以前问过我:“为什么什么事儿到你这,都像没有事儿一样?”以前我会说——心态好,想得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一会儿;现在,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应该是——我的逆商之锚,沉的比较深!
挫折成长论:《逆商》——END——
我是削寒……
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网友评论
大家都喜欢方法而不喜欢理论,但往往是理论决定的方法。而这儿所谓的理论,便是思维方式,这是一个人所取得成功或失败最重要的区分点之一。
https://www.jianshu.com/p/a9b480930d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