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二月二,龙抬头,邻村有古会,听老一辈说,这样的习俗流传几十年了吧,无人知晓具体有多久,曾网上查下也无从考证,只是说此村因药王孙思邈盖了庙宇,为纪念而设的古会,也许只有河边的柳,两岸的花花草草知晓古会的生辰。
每年的这一天,几乎家家锁门,户户紧闭,大家热情高涨,一里地的距离,方便了出行。今年,站在村口可以望见近在咫尺的古会,卖水果小贩们的身影,在两村的交界处就可清晰地看到,越往前走,水果车的喇叭声,小贩们的吆喝声像钟摆在来来回回,熟悉的、陌生的面孔,像走马灯似的热闹。
往年只集中在邻村,想要在古会上买些东西,大到棺材板儿,小到针头线脑,需要走上一段距离,假如你是开车或骑行,注定走上了一条拥堵路段,好似乌龟在爬,开车的无奈和骑行的焦虑,没有个几分钟的等候是无法离开的,近处的人家步行个几百米就可加入摩肩擦踵的人流和车队。
临时搭建的路边摊位,应有尽有的商品,看得人是眼花缭乱,吃的、穿的、用的,无一不在挑战你的味蕾,穿衣的品味和用度的调配,以前一天的古会,三天四晚上的大戏,鬼使神差的便成了现如今的三天氛围,如果逛累了,可以坐在戏台底下,一眼望去人们大都坐在小马扎凳子上,便于折叠携带是大家最多的选择,基本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哪怕是腿脚不灵便的老人,也会慢悠悠的溜达在此,或家人推着轮椅,或中青年脚有伤的,也会抵抗不住耳畔那铿锵有力的吼腔,坐着三轮车与熟人一一打着招呼,大概是脚伤呆家久了,想出门透透气,感受一下传统文化气息和人声鼎沸的氛围,他们是一群爱好者,是一群戏迷,喜欢边听边看大秦腔的高亢,激昂又悲愤的腔调,唱出了大西北八百里黄土地的特色,有人说,不是唱出来的是吼出来的,的确如此,每当看到用真情实感吼出苦情戏的任何一段落的画面,眼睛骗不了自己,心会跟着台上演员酣畅淋漓的表现生出柔软,内心一隅的情感会被完完全全释放出来,如痴如醉到瞬间湿了眼眶。
说起大秦腔,它是大西北的特色,也是非文化遗产,里面的角色大致分为生、旦、净、丑,生分为小生、须生、老生、武生;旦分为小旦、花旦、正旦、老旦、刀马旦、媒旦,净分为大净、副净;丑为大丑、小丑、武丑。不过一般大家说起都会笼统地概括为四个字,生、旦、净、丑罢了。
秦腔戏中的正旦 秦腔戏中的大丑每逢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几乎80%都会出现小雨甚至小雪。记得孩子们小时候,中午的大戏已结束,大人们纷纷退场,回家做饭,有的还想着下午的折子戏再饱饱眼福,贪玩的孩童大点的领着小点的不肯回家,四五成群聚集在热闹依旧的集市上,穿梭在小贩们不知疲倦的吆喝声当中,雪花在酝酿了整个一上午的时间,终于迈着轻盈的舞步,洋洋洒洒投向大地的怀抱,一顿饭的功夫,气温骤降,雪花铺天盖地,像银白色的毯子,等找到孩子们时,都机灵地躲在戏台子底下,身上看不到一丝雪花的影子,春天来了,这样的雪花不常见,可小雨淅沥却是每年二月二这天,上天送给大地最寻常的礼物。
今年例外,二月二会这天,太阳像往常一样早早地露出了笑脸,乡里乡亲喜欢逛的会四下转转,喜欢看大戏的都集中在了广场,临时搭建的戏台下面,静静等候十点的准时开场。最初的戏台是建在学校的旁边,盖了座很有气势的戏楼,每年只要古会来临,演员只管登台献艺,无需村民们麻烦,一劳永逸的戏楼连续了好几年,唱大戏的锣鼓喧天影响学生,只好放假,最多的竟然有三天,严重影响到小学生的正常学习,慢慢地取缔了在戏楼里的吹吹打打,一度的冷清,戏楼成了学生开会颁奖的舞台。
十点准时开戏,台下早已是人山人海,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九点五十的铃声“叮铃铃”响起,像学生的下课铃声,身边大叔说,还有十分钟的等候,果然不假,一分一毫不差,说是几点就是几点开始,在这些接地气的乡邻面前,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台上演员的激情挥洒,台下观众的济济一堂,此时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穿棉服的脱掉,褪去一身的燥热,戴口罩的,戴帽子的,盖纱巾的,无不在遮阳蔽日,说是六月的天,一点也不违和,阳光直射的膝盖晒得发烫,穿一件保暖或薄薄的毛衣都有一种想要脱了的冲动,今年的二月二龙抬头是难得的艳阳天,一个字“热”。
想起昨天的狼狈,不禁一阵唏嘘,出门前的星星点点,本不打算和雨邂逅的心思,又惦记着爸妈就在戏台下面,拿把伞吧,万一雨停了,岂不成了麻烦,心存侥幸地随手拿了一把雨伞,任雨丝飘在额头,紧赶慢赶到了台下,人太多挡住了视线,左看看右看看,东瞧瞧西瞧瞧,看不到二老的身影,打了三通电话又无人接听,可能回家了吧,自己说服了自己,既然来了,那就过过眼瘾,细若游丝的雨落在每个人的肩头,刚坐上凳子,一眼就锁定了婆爸,静静地坐在旁边不远处,周围几乎都是年龄相仿的老人,看着时缓时急的雨丝,自己有衣服的连帽遮挡,起身毫不犹豫的把雨伞让给了老人,小雨越来越密集,台上的演员丝毫不受影响,台下开满了伞花,离开的都是两手空空的人家,自己回家时湿了衣襟,不过心里却是舒坦的一天。
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不正是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嘛。
秦腔中的生、旦、净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