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重点讲讲汉律儒家化的三种典型规定。
首先是“上请”。
也就是通过请示皇帝,给有罪的贵族官僚某些优待。
汉高祖刘邦七年曾下诏:"郎中有罪耐以上, 请之。”
汉宣帝, 平帝相继规定了上请制度,凡百石以上官吏, 公候及子孙犯罪,均可以享受"上请" 优待。
到了东汉, "上请" 适用面越来越宽, 遂成为官员的一项普遍特权, 从徒刑二年到死刑都可以适用。
其次是“恤刑”。
汉代秉承儒家矜老恤幼的理念,对80 岁以上老人和8岁以下幼童, 孕妇等弱势群体在量刑和处罚上给予优待。
最后就是“亲亲得相首匿”了。
汉宣帝时期确立,主张亲属之间,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来源于儒家 "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的理论, 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 不追究刑事责任。
而对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处死的, 可上请皇帝宽恕。
这是汉律儒家化最典型的反映, 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