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怎么小时候那帮子贱嗖嗖的男孩子就能那么作,没事居然去主动找马蜂窝,还想着一窝端。真真是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至今对马蜂毒刺扎在手心里的疼痛感觉仍有切肤之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天烈日当头,抬头望天都会感到晒得眼皮子疼,可是就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里,却是马蜂最活跃的时候。男孩子天生精力充沛,想要他们安安稳稳的睡个午觉简直就像是要了命一样。于是,这样的暴晒天气里,知了都懒得叫唤,也就只有异常活跃漫天飞舞的马蜂为伴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初的目标只是绕着打焉的花丛飞舞的几只马蜂,孩子们折了带叶的树枝,与其展开搏斗,几个回合下来,马蜂要么被击落,要么被闹腾的心烦了振翅飞去。在那个狗都嫌的年纪,也确实为难了这些乡间野物。孩子们当然不满足于击落几只马蜂,正是被撩拨的兴趣盎然的时候,突发奇想的想要去追踪马蜂,看看马蜂窝是什么样子。
这种细腰马蜂的蜂巢很小,如同一个莲蓬的样子,大多建造在屋檐下或者墙角位置,一窝马蜂大概也就三四十只的样子。在追踪马蜂很久之后,竟真的被孩子们发现了一个蜂窝。几十只马蜂在烈日的炙烤下绕着蜂窝飞来飞去,偶尔有几只停落在上面,让小小的蜂窝显得相当拥挤。孩子们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是面对这么一群马蜂,多少还是有些胆怯。此时目标已经不是击落马蜂了,而是想摘下马蜂窝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可是当稍微靠近蜂窝守卫的马蜂便簇拥而上,嗡嗡的声音让人心悸。孩子们用秸秆扎一个火把,挥舞着驱赶了马蜂,趁着马蜂飞远的时机,迅速摘了蜂窝飞奔而去,只留下一群马蜂绕着蜂窝旧址飞舞。
图片来源于网络
蜂窝是蜡质的,质地很轻,一个个蜂巢洞里居然还有蜂蛹,但是没有蜂蜜,这让孩子们有些失望,直到过了许多年我们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蜂子都采蜜,这种细腰马蜂是肉食性动物,捕捉小昆虫为食,所以没有蜂蜜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有了经验的积累,孩子们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销毁这种小如鸭蛋大小的蜂窝了,转而寻找更大更刺激蜂窝,这下可真正的做到了捅马蜂窝,知道了社会的凶险。
因为马蜂有迹可循,往往扎堆的地方周围便会有蜂窝,孩子们便四处搜寻起来,终于在村边池塘边的石缝里发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蜂窝。如果之前那个蜂窝规模是十计的,那这个便是百计的,蜂窝沿石缝延伸,不知多大,目光所及之处,已然有好几个巴掌那么大了,密密麻麻的马蜂爬满其上,来回耸动,让人眼晕。仍旧采用火攻战术,初次尝试,终因面对如此规模敌人,自行胆怯了几分,火把燃烧殆尽,马蜂依然未曾散开。第二次,加大火把大小,驱赶了洞口众多守卫,可是蜂窝之上的马蜂死守家园不肯离开半步,无从下手摘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孩子们退却,反而激起了无限豪情,不将蜂窝端掉誓不罢休。孩子们回家取了塑料袋子,在第三次强攻之后,袋子张口堵住了石缝,隔着袋子伸入石缝,连通守卫的马蜂一起,将蜂窝摘入袋子,扎紧口子拎起袋子迅速撤退,躲避洞口守卫马蜂的反攻。战术貌似非常成功,收获一大堆的蜂巢和几十只负隅顽抗的马蜂在袋子里。可是提溜着这么一群杀手,再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要崩溃的。终于,在嗡嗡声中,孩子最后还是因为害怕丢掉了袋子,那几十只马蜂瞬间得以释放,怒火中烧,立即向孩子们展开攻击。一时间孩子们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无一幸免。脸上,身上一时中枪无数,火辣辣的钻心的疼。更有甚者,那马蜂蛰住之后,趴在胳膊上不再飞走,豁了性命将其拍死之后,亲眼目睹着蜂针扎在胳膊上,还在耸动着向皮肤里面钻,真真是害怕无助到崩溃,那种恐惧感至今无法消除,再看到马蜂,远远的躲开,不敢再招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时之趣,有乐有苦,马蜂所赐予的为数不多的苦头更觉难忘,当顶着肿成一条缝的眼睛去上学之时,来自小伙伴们无情的嘲笑和听闻经历之后的无限崇拜,更显童真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