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说逻辑是哲学关键因素,东方哲学并非如此,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始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无法传达的问题。对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候就开始将其视为基础,从泰勒斯、毕德哥拉斯、亚里士多德,没有一个不关注逻辑的推论,将人从理性角度引向真理。
当一个人说:“我已经理解这个问题了”。如果是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交流,他一定会问;“请说明一下吧,如果你真的理解,一定能够给予我们清晰的解释。”如果是东方哲学家,他会摇摇头,明确的说:“你需要自己去悟”。他们认为,真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不能用逻辑加以说明,力图浅显表达是低俗和误解。
虽然有“开悟”“得道”“禅定”等等,却没有用推断告知结论,更多阐述释迦牟尼和老子是多么的伟大,让听者困惑,人能够因为他人伟大明白道理吗?
必须通过担水、砍柴或者种菜等个体实践才能理解知识,包括空性、虚无等含义?必须通过师傅大喝、棍棒责罚、切断手指,或者做奇奇怪怪的事情顿悟?这是唯一方便法门?是语言乏味和内容空洞,还是解释者无能为力?
试图用体验解决。东方哲学家们面对知识传递交流的确是场令人绝望的斗争。
饮茶在《了不起的哲学家》中说:“不要被东方哲学中那么多的谎言所迷惑,以为那是迷信,是不科学的,更不要为此蔑视它。那些都是经历了两千五百年,千锤百炼、精心设计之下的方法论。它们既是用原来引发‘体验性理解’的人类一场,也是基于工具主义的伟大哲学体系。”
在他看来,只要没有原来如此的亲身体验,就不算真正的理解东方哲学。东方哲学就是要通过体验区理解。但是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所谓体验,本质上是不可能传达给他人的。“如何向一出生就失明的人描述天空的蓝色呢?连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无法表达,所以我会加倍努力。”
公案是为了破除思考,超越破坏问题,因为问题引发思考,而结论在思考之外。可是最终人们要的是答案。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中国古代哲学的中道断绝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呢?依我的愚见,约有四种真原因:一是怀疑主义的名学;二是狭义的功用主义;三是专治的一尊主义;四是方士的迷信。”
这四个问题西方同样存在,大部分有多不少,为什么没有断绝相应的哲学思考呢?也许还有思考的传递,逻辑的延续。
认真思考并表达。在很多人看来,在第一轴心时代很多思想已经包含了真理,或者说明了真理。只是薪火相传屡遭误解,以至于失传。在他们看来,只有“值得人类骄傲的少数觉醒者”才能懂得真理。
不知道为什么,真理成为了玄学类似的东西,成了一指禅、童子功,传子不传女的特殊技能。当然,这与系统思考的能力,以及能够有精力时间研究哲学也有关系,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投身献身于真理的追寻,对于他们,在现时代思考和交流通过网络信息不应该成为障碍。
梁漱溟说:“由玄学的方法去求知识而说出来的话,与由科学的方法去求知识而说出的话,完全不能做同等看待,科学方法得出的是知识,玄学的方法天然不能得到知识,顶多是他主观的意见。”讲学说理必要讲到神乎其神才算能事,从道理上推论,往往就觉得陷入形而下,对他人智力如此没有信心?
梁漱溟考察西洋、中国、和印度文化,认定,前者是直觉运用理智,中国是理智运用直觉,而印度是理智运用现量的。这个观点也容易概括东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凡是能够运用理智的地方,用无可言说解释,一定没有认真思考,或者有方法问题。T·S·艾略特说:“我们迷失于知识中的智慧到哪里去了?我们迷失于信息中的知识到哪里去了?”
丢失在庞大的信息数据中,消失在茫然的知识海洋中,当然还有混乱的逻辑思维中。概念、判断和推论都没有延续发展,留下的只有零散的涟漪,微弱的回声。个体孤岛只有建立有效交流桥梁,才能有四通八达,纵横俯瞰的视野,最终找到的合理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