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读书10分钟读书哲思
《西方哲学简史》:知识源于知觉、还是源于心灵?

《西方哲学简史》:知识源于知觉、还是源于心灵?

作者: 小播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20:16 被阅读31次

大家新年好,今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小播在这里恭祝大家:新年快乐,猪年大吉,阖家幸福,万事顺意。在新的一年,小播将继续为大家解读更多经典著作,和各位头条书友一起成长。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本西方哲学的经典著作:《西方哲学简史》。

前面我们分享了柏拉图的两个重要哲学观点:乌托邦和理念论。接下来,今天我继续分享柏拉图的其他三个重要哲学思想:

1、为什么灵魂不朽?

2、宇宙起源于什么?

3、知识的来源是什么?

灵魂不死论

柏拉图的灵魂不死的思想大多来自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克利陀篇》中,柏拉图描述了苏格拉底的一些弟子和友人计划带着苏格拉底逃亡,但苏格拉底并没有这么做,他认为无论判决是否公平,他都不能逃亡,提出了一个后来成为基督教教训的言论:无论别人如何待我们,我们都不能抱怨。

苏格拉底同朋友和学生们说,具有哲学精神的人不惧怕死亡,但是不能自杀,因为自杀是违法的。他还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说人就好比是囚犯,时间就好比是牢狱,囚犯不能私自逃出牢狱。他还把人比做牛马,把神比做牧人,没有牧人愿意自己的牛马死去。这些解释带有明显的基督教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过是将灵魂同肉体分离开来。这正契合柏拉图的观点,就是美与丑、善与恶、理智与感觉、灵魂同肉体都是一一对应的。基督教也应用了这个学说,但是并没有完全应用。因为那样就承认了上帝不但制造了善,还制造了恶。

苏格拉底还说,心灵摒弃肉体的欢乐,才能发现最好的思想,才能发现真、善、美、正义和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眼睛看不到的,只有心灵能看到。因此,当我们沉溺于肉体的欢快之中时,是不会得到真理的。这种观点否定了科学上的观察和实验能获取知识。肉体是我们同这个社会联系的媒介,柏拉图认为我们的肉体带有罪恶:一是阻碍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二是欲望的根源,影响我们获取知识。真正的哲学家永远在追求灵魂的独立。

宇宙起源论

柏拉图的宇宙起源论观点大多源自他的著作《蒂迈欧》,作者罗素指出,这篇对话虽然对哲学的影响很小,但是是柏拉图最为著名的著作。这篇著作的主角不是苏格拉底,而是蒂迈欧,一个毕达哥拉斯主义者。在对话中,蒂迈欧描述了从世界产生到人类诞生之间的历史。

关于神创造世界的解说,蒂迈欧说,能产生理智的事物都是永恒的,能产生意见的事物都是可变的。世界是可以被肉体感觉到的,从中得到的是意见,因此世界不是永恒的,而是为神所造的。神是善的,他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创造世界,使得世界充满善和秩序。神将理智寄托于灵魂,将灵魂寄托于肉体,造出了人。世界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世界是一个旋转的球,因为圆形是最美好的形状。

神用火、气、水、土四种元素制造了世间万物。因为按照了一定的比例,所以万物是和谐的、美好的,只有神能将这种美好收回。神先创造了灵魂,后创造了身体,并将灵魂安于身体之中。

关于行星和时间的起源,蒂迈欧说,造物主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生物,满怀欣喜。他决定让这些临摹出来的生物像原本一样永恒。但是世间的生物是有生命的,不可能永恒不朽。于是他决定制造一种影像,这种影像本身是永恒的,它还包含着世间万物。这种影像便是时间。

在有时间之前,世界上不分昼夜。昼夜更替让我们认识到时间,时间让我们认识到数目,数目让我们认识到哲学。这就是神创造时间最大的作用。造物主还制造了四种动物:神、鸟、鱼、陆上动物。造物主声称可以毁灭神,但是他不会这样做。造物主制造的都是不朽的东西,他让神去制造其他可朽的东西。这些说法不能太信。

蒂迈欧继续说,造物主创造的灵魂有各种欲望,懂得高兴、愤怒和爱情;只有摆脱这些欲望,人死后才能获得幸福。如果生前作恶多端,来世则会变成女人或者畜牲。神不仅在地球上塑造灵魂,还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塑造。

推动万物发展的是因,因分两种。第一种是理智的,是美好事物的推动者。第二种是被别的因推动而产生,并将推动别的因;这种因是无序、混乱的推动者。这两种因往往一起作用,因此蒂迈欧又对其进行了探讨。

蒂迈欧接着又说,构成世间万物的元素并不是土、气、火、水,而是两种直角三角形。这两种三角形被认为是最美的形状,因此神按照它们的形状来排列元素,塑造万物。用这两种直角三角形能构成多面体,每一种多面体都相对代表一种元素。

接下来,蒂迈欧将人的灵魂分为两类:不朽的和可变的。造物主造出的灵魂是不朽的,众神造出的灵魂是可朽的。众神造出的灵魂要经受感情的折磨,快乐、痛苦、恐惧、愤怒,等等,它们会让人分不清善恶,变得愚蠢,失去希望。众神将这些感情同一些必然性掺和到一块,造就了人类的灵魂,这些灵魂会在人死后腐朽。

《蒂迈欧篇》中还有关于生理方面的论述,非常有意思。例如,吃下去的食物进入大肠,食物被储藏在那里,免得人变得贪婪。如果今生懦弱,来世将变为女人。不相信数学,认为不学数学也能懂天文的话,就会变成鸟。不懂哲学的人将变为野兽,愚蠢的人将变为鱼。

作者罗素说,《蒂迈欧篇》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有用的,其中有用观点的包括:造物主制造世间的秩序;四种元素之间的比例,及其对应的多面形构成世间万物;人的灵魂中既有必然性的成分,也有被神添加进的感情成分。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有道理,但是详细地去说变为鸟、变为鱼则没有意义。这篇对话是柏拉图对话中对中世纪影响最大的一篇,全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研究,无论是严肃的还是幻想的部分。

知识并不源自知觉

作者罗素说,现在看来,知识是源自知觉,但是在柏拉图看来,通过感官并不能获得知识,知识必须是一个概念,比如1+1=2是知识,但是“雪是白的”就不是知识,因为它是我们的主观感受。之前巴门尼德也有类似的知识源于概念的理论,但是真正把这套理论确定下来的是柏拉图。在其著作中,主要在《泰阿泰德篇》中对知识的产生进行了论述。

《泰阿泰德篇》中的谈话原本是想给“知识”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最后没有做到。泰阿泰德首先提出,他认为感知了事物,便拥有了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识,知觉就是知识。苏格拉底引用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按照这种说法,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知觉不一样,则得到的知识也不一样。所以,他认为知觉给人带来的信息不是知识。

苏格拉底运用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那就是万物都是变化的,那句名言“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是他说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事物不断在变,感官也不断在变,那么知觉也会随之而变。苏格拉底举例说,他身体好的时候觉得酒是甜的,有病的时候觉得酒是酸的。按照赫拉克利特的说法,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这样知识就成了实物而非概念了。实际上知识应该是不变的。

柏拉图对“知觉就是知识”提出反对证据。他认为眼和耳朵只是知觉的工具,但不是思考的工具。感官不能对一件事物的好与坏作出判断,感官只能感觉到事物,作出判断的是心灵。知识在于思索而不是印象,所以能获取知识的是心灵,而非感官。因此知觉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真理。

当然,作者罗素并不认同柏拉图的这种观点,并对他的三个论据“知觉就是知识”,“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以及“一切事物都在流变”的结论和论证过程提出了很多精彩的质疑,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书友可以阅读原书更为精彩。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通过这两篇内容,我简单分享了柏拉图的的五个主要哲学思想。他们包括:

1、乌托邦: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

2、理念论: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

3、灵魂不朽:肉体和灵魂是分开的,肉体可以死去,但灵魂不朽。

4、宇宙起源论:神创造了世界和人,并将灵魂寄托于人体。

5、知识观:通过我们的感官和知觉不能获得知识,知识是一种概念。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你的朋友,谢谢。

相关文章

  • 《西方哲学简史》:知识源于知觉、还是源于心灵?

    大家新年好,今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小播在这里恭祝大家:新年快乐,猪年大吉,阖家幸福,万事顺意。在新的一年,小播将...

  • 源于情还是源于寂

    有人曾问:你当初想和TA在一起是为什么?只是因为TA的长相吗?还是真的喜欢?你喜欢的又是TA的什么?还是你和TA在...

  • 知识源于生活

    今天晚上听了张虎岗老师的《从春晚中的物理说起》,我被惊艳到了,原来物理课可以这般的诗情画意。 通过...

  • 知识,源于整理

    我敢说,对知识不满足的人,家里一定堆着一大堆的书籍。读书丰富了生活,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培养了良好的...

  • 知识源于生活

    -读《艺术修养》有感 361 原帅坤 “我想你应该常去大英博物馆那儿的艺术宝藏可以说一辈子也享受不尽;为...

  • 知识源于生活

    昨天做思维打卡,这周学到了数物对应,一一对应,正逆向一多对应,有题目问两个山羊一共几条腿,我提示问她一只山羊多少条...

  • 穆斯林的葬礼

    悲剧的根源,源于一段情。 无论梁冰玉和韩子奇之间的情到底是源于战争的绝望还是源于心灵的相通,但的的确确源于他们的“...

  • 读书有感

    一,保有想法,归于宁静 巜瑜伽经》告诉我们,正确知识来源于直接的知觉、推论和经典真理的佐证。 直接的知觉即我亲身经...

  • 粗说经验学习

    所谓经验,就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哲学中的经验有两种:来源于感官知觉的观念和来源于反思的、即我们由内省而知...

  • 美源于心灵

    同样一个奥森,我们却看见了不一样的视界。一样的景色,却因为独有的别致审美,让你的整个人生变的更丰富华丽。一样的落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方哲学简史》:知识源于知觉、还是源于心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vz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