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破局智慧台湾文学·「夜惘书」
上海滩商业纪实:“瓶颈”是怎样形成的?

上海滩商业纪实:“瓶颈”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 97d4ca77ad9f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5:39 被阅读2次

民国177、上海滩商业纪实:“瓶颈”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不断尝试,他们做过各种各样的黄包车生意:出租黄包车、拉黄包车、卖黄包车、修黄包车、组装黄包车、用黄包车载物…木质黄包车…钢铁黄包车…

这些生意中,让他们赚到钱的是:卖黄包车。

这些生意中,他们最喜欢的是:卖黄包车。

他们选择了卖黄包车。

他们从小车夫那里批发黄包车,然后把这些车拉到大街小巷卖。

为把黄包车卖到更远的地方,为卖出更多黄包车,小车夫亦给了他们便利条件:包退包换…

“卖不出去的车,可以在我这里退掉…”小车夫说。

以小车夫为后盾,卖黄包车的人遍及整个上海滩:菜市场有他们,茶楼有他们,帮派会所有他们,宜春院有他们,黄浦江畔有他们,黄浦江对岸也有他们…

卖黄包车的人用帆船把黄包车拉到对岸,他们在对岸继续卖黄包车…

当时的上海滩,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有人的地方,就有卖黄包车的…

黄包车销量逐渐增加…

人们对黄包车的未来有着乐观的预期。

“照这个态势发展,上海的黄包车会卖到杭州、苏州,天津、北京…”一位车夫说。

这种乐观预期持续了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后,它消失了。

一段时间后,黄包车的销量不在增加。

“今天卖出的数量,很难超过昨天…”一位卖黄包车的说。

“…黄包车不可能卖到更远的地方…”他接着说。

经营黄包车的人逐渐感到吃力:卖黄包车的人觉得吃力,组装黄包车的人觉得吃力,做黄包车零件的人也觉得吃力…

黄包车行业正蒸蒸日上的发展、

让人们觉得吃力的不是黄包车行业。

让人们觉得吃力的,是小车夫。

由于没有人具备小车夫的才华,人们只能从小车夫那里拿模型、图纸,人们只能按小车夫的模型、图纸做黄包车:虽然很多人尝试自己做黄包车,但他们的才华,明显不如小车夫。

他们做的黄包车,很难卖出去。

小车夫有过和他们一样的时期:小车夫在垃圾场做黄包车时,也是这样的…那时的小车夫,很难把自己做的车卖出去(参见《民国174、175》)。

小车夫的才华,是他数年努力的结果。

人们也会有小车夫的才华。

但那是几年后的事。

现在的状况是:小车夫是唯一能画出图纸、做出模型的人,小车夫是唯一给组装厂下订单的汉人(美国人、日本人也会给组装厂下订单…)。

为拿到模型、图纸、订单,组装厂不得不设在离小车夫家不远的地方:小车夫十分懒,他从来不会找组装厂,都是组装厂跑他家拿模型、图纸、订单…

“我没有找组装厂的精力…”小车夫解释说,“根据人们的喜好画黄包车…这种工作十分累人…既然组装厂想赚钱,那他们来我家拿订单好了…”

小车夫不会为“画黄包车”以外的事情出力:他甚至不愿多说一句话,不愿多走一步路。

小车夫懒得出奇。

摊上懒得出奇的小车夫,组装厂十分无奈。

虽然无奈,但是,他们还得往小车夫家里跑…

组装厂并非唯一和小车夫打交道的人。

众多黄包车卖家,也得和小车夫打交道。

他们得从小车夫那里批发黄包车。

小车夫对黄包车卖家来者不拒。

虽然来者不拒,但是,他不愿在黄包车卖家身上花过多时间:小车夫只在吃饭时间见他们,小车夫只在吃饭时间批发黄包车…

其它时间,卖黄包车的人见不到小车夫…

黄包车卖不掉时,人们会找小车夫退车。

他们退车时,同样要等到吃饭时间…

人们常常等的抓狂。

人们后来只在吃饭时间去见小车夫。

人们去的时候,发现前面排起了队。

小车夫吃完饭,就不再见人了。

后面人的队,白排了…

…和小车夫打交道,让人们感觉非常累。

“我的时间,都浪费在和他打交道上了…”一位买黄包车的人说。

同样累的还有小车夫。

小车夫最喜欢的工作是:画自己喜欢的黄包车、画客人欢迎的黄包车、画和日本车、美国车一样便利的黄包车…

原先,小车夫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画黄包车”上;后来,小车夫越来越难以这样做。

后来,小车夫设计的黄包车越来越畅销;后来,找小车夫要订单的组装厂越来越多,找小车夫买黄包车的人也越来越多…

小车夫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和组装厂打交道、和买黄包车的人打交道…

车卖不出去时,买黄包车的人退黄包车时,小车夫会和他们讨论这样的问题:车是不是完好无损…

“完好无损的车才能退,用过的车、有损坏的车,只能退部分钱…”小车夫解释说。

小车夫常和退车的人争论。

这些事情让小车夫身心俱疲。

为集中精力做黄包车,小车夫只在吃饭时间见组装厂的人、买黄包车的人;为集中精力做黄包车,小车夫从不和退黄包车的人争论。

“退车时,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小车夫说。

小车夫知道这么做会给组装厂的人、买黄包车的人带来不便,但他不得不这么做。

“要么把时间花在画黄包车上,要么花时间和组装厂、买黄包车的人打交道,我必须做出选择…”小车夫说,“人不可能同时做好两件事…”

小车夫兢兢业业的工作着:设计黄包车,下订单,大量订车、大量卖车…

兢兢业业的小车夫,成了黄包车行业的瓶颈:所有做车的人,要和他打交道;所有卖车的人,也要和他打交道。

“不和他打交道,就做不成生意…”一位黄包车业界人士说。

很多人从小车夫这里批发车后,会把车拉到很远的地方: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卖车…

即便卖不动,他们也不会找小车夫退车:即便卖不动,他们也不会把车从很远的地方拉回来。

“我拉这么远,再拉回去,运费谁出啊?”一位卖黄包车的说,“卖一辆黄包车的钱,还不够一辆黄包车的运费…”

“小车夫成了黄包车行业的瓶颈:他的活动范围,决定了黄包车能卖多远;他的吃饭时间,决定了黄包车的买卖时间。

请看下集《民国178、黄包车行业遇到瓶颈,清末人用这种办法突破它…》”

人有人志,国有国魂。纪录为中国富强努力的人,纪录近代以来的中国精神。

欢迎关注简书号“人性的游戏1

相关文章

  • 上海滩商业纪实:“瓶颈”是怎样形成的?

    民国177、上海滩商业纪实:“瓶颈”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不断尝试,他们做过各种各样的黄包车生意:出租黄包车、拉黄包...

  • 靠谱是种能力,也是个人商业模式2021-08-09

    「靠谱」是种能力,也是个人商业模式 原创 代哲 上海滩代老板 2021.8.9 「上海滩代老板」记得加个✨星标,这...

  • 上海滩纪实:推动时代进步的专利制度…

    民国182、上海滩纪实:推动时代进步的专利制度… “我的爱好是‘创造黄包车’,不是‘复制黄包车’!”小车夫说,“生...

  • 肥胖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要想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能量,这能量不是来自变形金刚电影中的那种晶块,而是我们日常摄入腹中的食物! 其实这...

  • 口音是怎样形成的

    说着同一种语言的人,口音却可能千差万别。你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口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能否慢慢改变自己的口音? ...

  • 日记是怎样形成的?

    题记: 每日,追逐着阳光,像上了发条的闹钟,开始新的一天。日复一日,感叹时光飞逝,季节交替,一个学年又要结...

  • 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文/莫比富 嗯嗯,秋冬到了,也是心脑血管高发时段。气温下降,毛孔收缩,减少散热面积,血管收缩,血压会比春夏偏高,这...

  • 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那一天晚上我九点就准时上床睡觉了,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我便去我家的平台上透透气,我出去后觉得脚痒痒的一看脚你...

  • 态度是怎样形成的?

    一、态度形成于消费者心理过程 所谓态度,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一贯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

  • 偏见是怎样形成的?

    打开简书,看到网友“青争和水”写的文章“生为河南人,我很抱歉?”一文,看完后,首先想起了某位先生做过的一期节目,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海滩商业纪实:“瓶颈”是怎样形成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bf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