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乌托邦
【教育乌托邦】靠什么“立德树人”——理想教育顶层设计

【教育乌托邦】靠什么“立德树人”——理想教育顶层设计

作者: 耘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5-09 22:09 被阅读92次

先唱几句高调,引述一下大政方针政策:

(一)国家意志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总体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以上,其中【立德树人】为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当前教育的宗旨。


(二)教育方向

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颁发基教二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专门就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全面指导意见。

文件在“指导思想”一项中特别强调: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

(三)高考改革——指挥棒受谁指挥

2016年10月11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文章对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和命题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权威解读,并对2017年乃至今后几年高考的考查目标、考查要求进行了详细阐释, 其中特别提出“一体四层四翼”的基本概念,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而其中的

“一体”即指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也就是说高考再怎么重要,它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所以,广大高中生研究高考题、练习高考题、围绕高考题进行复习,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四层”指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指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这就足以说明,当下高考这一指挥棒也要接受【立德树人】这一宗旨的指挥。

(四)专家解读

2017年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在《光明日报》撰文《三个维度看“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2017年05月09日 13版)(http://news.gmw.cn/2017-05/09/content_24419729.htm)中所言:

“立德树人”作为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接班人、新时代中国人的教育任务和目标,需要的正是以中国文化中厚重的德行养成、美德教化为历史根基,延承至面向未来的社会和全球挑战。这也是延续“文化自信”的一种“教育自信”的基础。这既是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体面对未来世界的依靠。

(五)中央强化

2017年元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26/c1001-29049653.html),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件明确指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

“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

(六)中央再强化

据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其中强调: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挖掘和创新发展。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时代影响,阐明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推动文博单位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音像版权资源共享。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七)入手角度——我们的落实思路

由此可见,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必须从“不忘本来,吸纳外来,面向未来,立足当下”四个角度进行入手:

不忘本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圣贤经典,诗词文赋、琴棋书画,基本礼仪

吸纳外来:吸纳国外优秀教育理念,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面向未来:教育的根本是培养未来的人,是为未来培养人,而未来最需要的是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独立精神——大力发展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未来意识。

立足当下:无论是过去的、外来的、还是未来的,都最终必须立足于当下,而当下的现状是:

高考仍是教育指挥棒,但以“立德树人”为命题宗旨。社会上,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极度渴望。中下等收入家庭急需高质量升学应试教育改变命运,改变社会阶层;而中上等收入家庭急需贵族精英教育发展家业,实现社会阶层再提升,需要优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真正结合。

内地公办升学名校,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社会稳定性,多针对中下等收入家庭子女,而真正满足中上等家庭子女的优质学校,除北京上海等少数精英名校外,基本不存在,而在部分幼小教育领域已有不少人在尝试,如伏羲教育、华德福幼小教育、河南少年先锋教育等。

为此,我们就要追求把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点;在追求应试成功的同时,让孩子充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同时强化以数学为核心的科学学科训练,以情景化教学为根本原则,将所有教学内容校本化、个性化,教学的创新精神得以自然体现。

为此,我们的教育定位,必须是高端定位,培养贵族精神,塑造精神贵族做更有文化的教育,做对孩子有终身影响的人文教育,做孩子人格塑型的教育,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升学教育。同时,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的教育基金,为有家庭宗教信仰、认同贵族精神、人格塑形教育的中下等收入家庭提供教育支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乌托邦】靠什么“立德树人”——理想教育顶层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bi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