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用他的话说,他的经历像是从不同人身上刮来的碎片组成的。
小时候他跟大多数人一样,成绩坏时,会燃起一股不屈甚至有倔强的学习劲头;成绩好时又飘到九霄云外,有时也难免马失前蹄。小学生活就在这样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潇洒走了一遭,不甚有激情。
往事随风起,风止意难平。他简单地介绍完平凡的小学生活后,抻了抻手臂,身体前倾,面部表情逐渐精彩,再搭配上几秒钟的停顿,无一不在预示他脑子里正在孕育着什么不得了的事情。用小孟的话说叫,江湖往事。
小孟以较为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省级初中。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拐点。置身于一间八十多人的教室,像是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不同地方的方言和口音讲述着地方的奇闻异事,语笑喧阗,时不时还夹杂几声尖叫。小孟从小不羁的性格和流淌着他身体里不安的血液已然成为异常欢闹的那群人中的一员。在这个人生观和价值观刚刚开始吐芽成长的阶段,对文化环境的苛刻要求不言而喻。在这个杂乱的文化环境中,他接触到了之前一直没有接触过的圈子,校园混混。
一个虽然调皮捣蛋,但是学习从来不落下的孩子,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线。 打架斗殴取代读书学习成为了初中生活的主色调;拉帮结派取代了结交良师益友;干完一场架,肿着半边脸的微笑取代了攻克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的喜悦。一间教室的一群人,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从本班打到别班;从七年级打到九年级;从本校打到别校,打到社会。他从数学成绩从年纪第一打到二十分;英语从满分一百考八十到一百二考二十;从还知道成绩到……到不记得自己考多少。罚站已是家常便饭,人也成了年级教导主任的熟客,名字更是老师间的谈资笑料。
他也后悔过,在母亲得知数学成绩走错回家的路来到临县时;在数学老师跟其他人谈笑风生看到他时眼睛里闪过的失望;在本来与他可以聊家常的地理老师为了顾及他面子挤出的一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苦笑;有时候也会在班主任留在他身上的皮鞋脚印上和班级同学的小声议论里。可是就算有这短命的后悔又能怎么样,刚刚燃起的还未展示妖娆身姿的小火苗下一秒就瞬间淹没在厕所一腔热血和操场挥斥方遒的洪流中了。这下好了,去餐厅总有人请吃饭,去操场也能碰到七八好友。表弟在初一被欺负,两句话就让表弟当了班级的老大。有人欺负同桌,他单枪匹马,对方二十多人都没敢动弹。就算他毕业两年后,亲弟弟都能得到初三扛把子的庇护。
其实,相比于他的朋友,他又是特殊的。他是那群人中唯一一个不抽烟,不去网吧的人。他在学校和在家又是判若两人。小孟在家基本没有跟爸妈顶过嘴,做饭做家务样样在行,在邻居的眼中也总是那个最懂事的孩子。用他的话说,“在亲戚家人面前,我从来没有过叛逆期。”
初三,在他一个月的努力下,最终以三百六十多分的成绩,以指标生的身份进入了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他们当年的高中入学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全县前两千名进入另一所高中,其他人再根据成绩报考三所高中的其中一所。这也就导致他高中第一次考试拿了全班第十二名,虽然后来骄傲了又滑到倒数十名。高一下学期分科分班,他选了文科,全班第十三。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抄袭别人的英语考到全班第二,虽说是全班第二,其实就只有四百零几分。
就是这一次偶然,给他的拐点提供了前提条件,进了火箭班,全班倒数第二。之所以说只是前提条件,是因为真正改变他的还是一个过年走亲戚的机会。在饭桌上,其他的舅舅们都在说自己的孩子交了女朋友什么的,聊的热火朝天。直到一个姑姑问了他理想之后,接着又问了一个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区别的问题。对经济天然的兴趣,让这个不安分的孩子,认认真真地学习了政治与经济这本书,当时成绩还不错。一番看似高谈阔论的谈话过后,十几人的饭桌竟有了几秒钟罕见的安静。三爷爷带着颤音挥舞着手臂的鼓励,姑姑若有所思点着头的微笑,舅舅们带着一丝苦涩的自豪。他好像感受到了另一种与厕所的一腔热血和操场上的挥斥方遒截然不同的成就感、自豪感,那么干净、纯粹。内心深处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这一刻突然被打破,那声脆响震彻心扉,像是湖面荡起的涟漪,洗涤着那个不羁,甚至有些肮脏的灵魂。“原来,读书真的有用。” ,他说。
文字的道理本身只是实施前提,外部的压力有时可以成为动力,但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言不过是昙花一现,只有内部的驱动力才是永恒,毕竟从内部打破的才叫新生。过完年,进火箭班之后,虽然一身痞气的他当即就被班长打上了‘不是善茬’的标签,被班主任叫出去温柔地威胁说,“我注意到你了。” 很长一段时间,小孟都以为是在夸他,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老师跟他这么温柔地说这句话。其实这种场面他早已见怪不怪了,还是没挡住他在第一次考试中抄了别人的英语,以至于成绩全班二十七。相比于上次,他明显有不一样的心态。小孟先是发誓不再抄袭,而后开始筹备着自己能够提高哪些科目的分数来弥补英语的溢分。另外,有一次英语没有抄袭,考十六分之后,他又开始筹备学习英语。中午瞌睡就用牙签扎手心、手背和大腿。黄天不负有心人,高二结束已是全班第十七名。
高三的他是幸运的。班主任还是原来他最喜欢,直到现在一有假期都会去看望的语文老师。政治地理老师教了他三年,没有一个学期缺席。高二数学一般,他就碰到了一个善于教导基础差学生的老师,高三又碰到了善于拔高的老师。
这次他没有再让对他抱有期望的老师失望。英语从十六分到高考一百零六,数学从六十到一百三十七。从只关注班级排名到只看全校排名,从全班倒数第二到全校第一,到全校三年来第一个文科一本。这一次,他看到数学老师笑了,英语老师笑了,班主任笑了,教过他的老师都笑了。他又一次成为教导主任的熟客,又一次成为老师间的谈资笑料。可这次,他不一样了,他,变了。
去了一所双一流大学,期间又经历了几次跌宕起伏。沉迷过游戏;心高气傲,守着极大概率当部长的机会不要,落选副主席;CFA一级考试,准备不充分,没过;大学创业一年,遇到疫情。后来也幸运地从迷途中走出,他努力学习,查漏补缺,最终申请到了QS世界前一百的英国大学的硕士。
看着他收起战斗姿态,拿起旁边的水杯,“咚咚咚”。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好和坏都是一时的,下一秒的你就不是你了。不要对现在的自己失望,也不要放弃努力变好的尝试,你永远都不知道上帝为你开的门是在你的哪一次努力之后。借用河南大学校长在一次校庆中的讲话,“人生只有拐点,没有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