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显
从上班到现在,手机一直处于静音状态,却震个不停。
近来得罪了一些朋友,原因很简单,我的反射弧太长,短则数小时,长则数天,隔了良久才回复别人发来的微信消息,对方很不愉快,认为我人情淡薄。
我喊冤。
朋友甲直呼我没心没肺,就差骂我没爹没娘没教养了,我是隔了三天才回复甲的留言,甲觉得我不重视他,觉得心里根本没有他,其实我很想跟他说,我心里确实没有手机,多希望你能从手机跳出来。
我更希望能和你面对面的聊天,这样能让你感受我的心,好过你一直抚摸那冰冷的机壳,你起码能抚摸我的脸,是那么真实。
朋友乙在手机屏幕里苦口婆心的教育我要学会及时回复别人的微信,他拿了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来教导我,说他们是很重视别人消息的,别人的消息是很重要的,万一别人是很重要的人呢,即使不重要,及时回复别人也是一种礼貌。
至于怎么重要法,他说不出所以然,我总觉得他说的话有些软绵绵,就像这湿冷的季节。
很想对这份谆谆善诱点头称是,然而我还是对着屏幕敲了几个字给他:真有急事,人家会致电给我,事情不急,微信的留言就让它先歇着吧,空下来了再处理也未尝不可。
敲击这些字的时候,此刻手机还是依然震得紧,消息还在涌入。从早震到晚,幸亏有时候我看都不看。
别人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消息?
在江湖上行走,在社会上闯荡,难免要混迹一些圈子,网络上亦如是,于是便加入一些看起来志同道合的微信群,蹭热蹭暖,试图拉近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找寻冥冥中投缘的陌生人。
当你进入了微信群,有些消息就不属于你的管辖范围了,属于命运的安排,人家发多少消息出来,你也能收到多少消息,说句好听,这叫做共享,说句难听,这叫做被打扰。
有用的信息在群里流动便叫共享,没用的消息在群里骚动便叫打扰。无穷无尽的群消息铺天盖地的杀到手机屏幕上,噔噔噔震耳欲聋。
吓得我赶紧调了个静音。
不是心疼我的屏幕被乱七八糟的消息侵扰,而是心疼手机的电量被无端端的快速消耗,静音则能维护电量的生命体征。
后来加入的各种社群越来越多,曾试过一天不玩手机,积攒下来的未读消息数是四五千条。
可惜有用的消息寥寥。
“这有什么,你看这都3万多条了,我都没时间回复。”混迹于社群经营的朋友丙对我的抱怨嗤之以鼻,仿佛这未读数便是某种高贵的象征,正面象征着很忙,侧面象征着时间宝贵,借口曰没空回复。
但凡有微信群的人都知道,群多了,消息绝对不会少,反正你也不会用心看,未读数只是一数字,咱可千万别得瑟。
后来我把一些群屏蔽了,是为手机电量的存活争取多一些时间。
每天晚上我都会把全天未屏蔽的群消息浏览完,强迫症使然。剩下的私人消息,不急的就先留着,然后兴高采烈的去做其他事了。
手机便被晾在了一边。
你问我:既然看了消息,为什么我还不及时回复,是因为傲慢,还是因为懒,还是因为对方不重要?
都不是,因为我任性。
没办法,群消息除了会消耗手机电量,还会消耗一个人的注意力能量,于是,我选择偶尔回复。
自从患上了拖延回复手机消息症状之后,我的手机就已经不是我爱的那个手机了。
去了很多家医院寻求治疗,有一次,医生和我聊天,一直暗中观察我,我却一直无动于衷,医生无奈,下了定论说没希望了。
后来我仔细回想了当时看病的情况,细思揣摩,原来聊天的过程,其实是医生在等我,等我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不停震动的手机,给别人进行回复,只要我能中断聊天而去玩手机,医生就觉得我还有救。
可惜了,我本来就不是手机党,若没有特别的急事,实在不喜欢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还玩手机聊微信。有个真人都坐在自己对面了,为啥还要跑去手机里陪假人聊。
况且自己也不喜欢在微信中你一言我一语,还不如约出来畅聊,语音电聊也好,总比虚拟要真实。
得知我的情况,朋友丁说我确实没救了,我问他,要不让我去趟精神病院看看,他挥挥手说不用了,让我把手机送给他就好。
我当然不肯,不过倘若不是需要联系外界,需要用手机验证登陆公众号平台,倒是可以送你,就算它是红色iphone7。
为什么我会患有迟于回复别人消息的毛病?
手机里,工作群置顶,自媒体群置顶,诚挚的良友置顶,让我在消息来临的时候,不知道没置顶的地方还有没有消息,工作一忙,也懒得往下翻,就算震动频繁。
开车的时候,聚会的时候,和真人聊天的时候,写作看书的时候,手机约等于摆设,任凭千万消息来,我就是不在。
由此,我养成了拖沓回复手机消息症。
很多人以为,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一条消息重不重要,要不要及时回复,全看对方和你是否熟悉与两人关系重要的程度。
如果你也这么想,麻蛋,和你交朋友的那个他岂不是很惨,人家发条信息给你,你是否回复,关系熟还好,你会选择及时;关系不熟就麻烦了,你只选择有时。
呵呵。
这样一看,患有拖沓回复的人就显得比较善良,比如我会选择都不及时回复,这便容易多了,你真有什么事,只要不是大半夜大中午,直接call我就好,省事。
多少人沉迷于虚拟世界,是为了逃避现实,可我却浸身于现实,躲避着网络。
毕竟现实才是真实的,任凭手机震动不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