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法智慧&心灵抚慰奶格玛_有凤来仪赏雪台
《雪漠智慧课程》读书笔记:妙观品(3)

《雪漠智慧课程》读书笔记:妙观品(3)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14:45 被阅读0次

阅读内容:《雪漠智慧课程》第331-350页

【当你明白造作并停止造作的行为时,才能进入真正的空性。换句话说,破除我执和法执之后,你就是光明的本体,是法界的大海,是智慧的化身。这时,你和众生是一体的,无分彼此,无论肉体的泡沫如何破灭,你都不离法性的大海,因为解脱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解脱是什么?解脱就是明白后能安住并坦然任运的真心。智慧是什么?解智慧也是明白后能安住并坦然任运的真心。】

【轮回只是一种幻影,但它编造了无数的故事,控制了无数的人。它唯一不能控制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明白人。明白人不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流泪,也不会惧怕故事中可怖的景物,因为他看透了幻影的真相,超越了幻影,再也不会受到幻象的控制了。这就是解脱,也是大手印、大圆满的智慧。】

【现在很多人有的不是智慧,而是狂慧,他们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行为上却做不到。】

【当然,刚开始可能所有人都有点狂慧,行为上都做不到,但一定要慢慢地学,慢慢地改变自己,慢慢把智慧变成自己的生命程序。】

【永远记住,用智慧观照世界的目的是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要求世界。】

【智慧也不是聪明,聪明人是通过知识改变思维,从而应对世界,智者则是用生命本有的智慧来对治自己的毛病。换句话说,有智慧的人针对的永远是自己,要求的也永远是自己,永远只约束自己的心和行为,永远不会因为别人的心和行为而生气,更不会无端发怒。】

【智者已经证得了无生法忍的境界,他明白一切都在变化,根本没有什么好发怒的,所以,即是面对所有人都会生气的场面,智者也生不起愤怒之心。】

【悟境与悟者,本来是一事。证得悟境之后,你和悟境就是一体的,不是分离的。你就是智慧,智慧就是你,你就是悟境,悟境就是你,你再也没有应该怎么做的念头,但也不会再次陷入迷乱。】

【悟者不得时,悟境亦归寂。如果你还觉得自己怎么样,别人怎么样,就说明你还修得不够好。修道最后,真正证得悟境的时候,你的心中既没有自己,也没有世界,甚至没有悟境。你再也不用刻意守护这种境界,却又不会离开这种境界。如果你还需要保任,就说明你还在修的过程中,还没有修成,还得继续往下走。因为真正的智慧是本有的,它不需要保任也不会消失。如果它还会消失,就说明你的智慧中还有造作,还不是真正的本有智慧。反之,一旦本有智慧真正地开启,你就会和光同尘,再也没有二元对立。而本章的目的,就是让你通过观物一步步达到这种境界,实现无我。】

【要想判断自己的境界如何,就要看看自己心中的世界如何。你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不如意,就必然是你的心不清净。】

【心变成智慧的水晶,没有杂质,却能折射出万道光明,生起妙用。这就是智慧的觉体。这种境界里没有贪婪,没有仇恨,没有愚昧,也没有烦恼,七情六欲都不再执著,非常清净。】

【净观身口意,善恶不寻思。心念若起时,观察此动机。观是卿之心,观如看戏剧。此戏由心拍,心是大编剧。】

【老祖宗创造出许多训练方法,目的就是让人去除杂念,回归内心,因为,没有杂念才能进一步开发智慧,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定能生慧”。】

【人之所以会流于狂慧,就是因为没有经过扎扎实实地专注力训练,没有定力,智慧没有真正得到开启。这时,他才会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做不到,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这种情况非常可怕。因此,我们一定要打好专注力的基础,让自己拥有很好的定力。】

【老祖宗强调“止观双运”,其中的“止”便是定力。当你处在没有杂念的专注境界时,就叫止。这时,还必须生起智慧的观照。记住,没有智慧的专注力没有太大的意义。】

【修定的同时,不要忘掉智慧的观照。在定境中观察,就是本章中的“妙观”。】

【那么,如何妙观?首先要“净观身口意,善恶不寻思。心念若起时,观察此动机。”】

【佛教的上座部有一种内观法,专门教人如何观身口意。进行这种训练的时候,行者必须进入高度宁静的状态,然后观察身体的觉受、气脉的运行、自身的苦乐等等。通过专注的观察,收回全然关注外部世界的心,让心回归自己。这就叫内观。】

【为了破除人们对身体的执著,释迦牟尼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弟子观察身体有多么不净,这就是“观身不净”。】

【观呼吸,也叫数息观,同时观受是苦。受指的是肉体的觉受。佛陀为什么说受是苦的?因为肉体是无常的,觉受更是无常的,美妙的觉受固然让人享受,但突然失去它又会让人感到痛苦。糟糕的觉受更不用说了,更会让人感到痛苦。】

【然后“观法无我”。世界上一切都是条件聚合的产物,因此万物都不能永恒,没有永恒的自我,这就是“法无我”。】

【接下来要“观死无常”,生命是无常的,死亡随时都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一想到这一点,你就会觉得很多世俗追求都没有意义,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当你经常这样观想时,你对生命就会有更深的体悟,慢慢地就会生起智慧。】

【然后观口。所谓的观口,就是观察语言的虚幻性。你可以观察别人对你的评价,也可以观察自己对别人的评价,仔细观察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人的评价都只是当下的情绪和念头,过了那个当下,就会改变,没办法执著。声音出现的同时就在消失,更是没办法执著。】

【然后观意。意代表念头,当你仔细观察自己的念头时,就会发现自己不再害怕念头,哪怕是一些自己过去非常害怕的念头。为什么?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念头,只要你不跟着它走,它就会自己消失。所以,有杂念也不用害怕,但你要在静中观察它,追溯它背后的动机,观察生起这个念头的原因。这就是“念头若起时,观察此动机”。你要记住,观察时心不能动,追溯时心也不能动,要在一种静到极致的状态中慢慢观察。】

【“观是卿之心,观如看戏剧。”东方智慧追求回归自心,它告诉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你的心,然后找到这颗心,守住它,用它来观照一切。妄心是无法观照任何东西的,因为你无法控制妄心,思绪纷飞、焦虑不堪,这些都是妄心的作用。而且妄心喜欢骗你,它告诉你的一切都打着欲望的烙印,是欲望的镜子,不一定就是真相。所以,不要用妄心来观照,要踏踏实实地训练自己,让自己认知真心,以真心为镜照出眼前的世界。另外还要记住,无论真心之镜里显现出怎样的景象,你都不能被它迷惑,你要安住在真心之中,像看戏一样观察它们。】

【其实,世界的本质就是戏,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演戏。】

【“此戏是心拍,心是大编剧。”这些戏是谁排的呢?不是上帝,也不是其他什么人,而是你自己的心。你的心就是最大的编剧。】

【每个人心中的世界都不一样。愚者看戏容易沉溺其中,而智者则不会这样,智者的心不动,却了了分明,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自己的世界,于是艺术就出现了。艺术家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创造自己的世界。当他创造的世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时,他就成了大艺术家。如果他创造的世界能感动现实世界,甚至改造整个世界,他就是伟大的艺术家。假如他不但能创造一个世界,又不会沉迷其中,始终以看戏的眼光来对待眼前的世界,他就是智者。这种智慧,老祖宗称之为离戏——远离戏论,不被红尘这个大游戏所控制。】

【东方智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包括我教给你们的这些妙观之法,你们也要在生活中用起来,行住坐卧不离这种殊胜的眼光,随时观照自己的心灵和眼前的一切,不要只在坐禅的时候才观照,否则,它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观死无定期。紧接着就要观照死亡。】

【对死亡的观照,是东方文化中非常优秀的智慧。】

【当你有了一种观照死亡的眼光时,就会拥有一种超越的可能性。东方文化中的超越智慧,就源于对死亡的观照。】

【很多有智慧的人都会把死亡作为生命的重要参照物,有些道场还在墙上贴着“死”字,专门提醒人们死亡的存在,启迪人们思考死亡,用死亡来观照自己的人生,在这种眼光的观照下,我们会觉得很多东西根本没有理由执著。】

【能够正确地对待死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智慧。如果你能时时想起死亡,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绝不会用宝贵的生命去伤害别人,更不会去伤害你关爱的人。】

【要把死亡作为参照系,不该执著的就不要执著,不该计较的也不要再计较,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的灵魂,留一点时间给家人和朋友,让自己从容地活着,活得有价值一点。】

【参照死亡之后,你还会发现,生命中的一切都不属于你,属于你的是什么?是你读过的书,你证得的智慧,以及你的行为产生的价值。此外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如果你能时时观察死亡,就会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世界。因为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此生彼灭。你看着这些变化,就像看着列车窗外的景物在飞快地后退、消失,你找不到值得执著的东西。拥有了这种智慧,你就会活得非常自由,因为你不在乎世界,只面对自己。你是自己的国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世界。你眼前的世界也只是你的心编写的剧本,其中没有上帝,没有命运,只有你的选择和它们带来的后果。】

【观病观无常。每个人一旦得病,就会思考很多过去不曾思考的事情,尤其得了大病之后。】

【因果实无欺。任何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老祖宗称之为因果报应,你也可以理解为自作自受。谁作?自己的身心。谁受?自己的身心。一些人不明白这一点,遇到磨难就喜欢抱怨,但他根本怪不了别人,因为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选择是因,承担是果,毫无例外。选择了执著,必然会承受痛苦,选择了放下,必然会得到自由;选择了关爱他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关爱,选择了教授一些宝贵的智慧,就必然赢得很多愿意学习的人。】

【观照己财富,恒常可有益?观照自己的财富,看看它能保持多长时间。】

【财富是太阳下的露水,迟早会蒸发。】

【什么时候财富才有意义?被用来贡献社会的时候。用财富来贡献社会,就像把种子撒向大地。种子只有被种进地里才有意义,财富也只有贡献社会才有意义。】

相关文章

  • 2020-11-07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一|妙观 1.念如流水升沉,何劳过分挂心 为什么这一章叫《妙观品》?因为当...

  • 2020-11-08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一|妙观 1.念如流水升沉,何劳过分挂心 为什么这一章叫《妙观品》?因为当...

  • 2020-11-15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四| 观镜中景 2.在变化中感受直观智慧 “彩空之虹衣,水月波心里,妙香空中嗅...

  • 《雪漠智慧课程》读书笔记:妙观品(3)

    阅读内容:《雪漠智慧课程》第331-350页 【当你明白造作并停止造作的行为时,才能进入真正的空性。换句话说,破除...

  • 2020-11-10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二|观者是谁 3.提醒且观照,警觉远昏昧 “日常多观照。”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

  • 2020-11-09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二|观者是谁 2.慧光显现于进退之间 为什么本体智慧出现妄念就会消失?因为...

  • 2020-11-12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三丨如何观 2.事相无常,因果不欺 “观死无定期。”紧接着就要观照死亡。 20...

  • 2020-11-12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三丨如何观 以观无常理,熄灭得失心 “观照己财富,恒常可有益?”观照自己的财...

  • 2020-11-15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四| 观镜中景 “水上画图画,空谷回音逝。”你在水中画画,画的同时,图案就在消...

  • 《雪漠智慧课程》读书笔记:妙观品(9)

    阅读内容:《雪漠智慧课程》第451-472页 【妙欲如幻戏,万象是鸟迹。妙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但不管多么美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雪漠智慧课程》读书笔记:妙观品(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sc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