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季札观周乐(五)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15:41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同季札一道欣赏了一场音乐盛宴,一边观赏,一边聆听季札精彩的点评。

我们首先欣赏的是《周南》和《召南》,它们是《诗经》的头两部,鲁国人把这两首曲目作为开场,意在缅怀鲁国的光辉历史。

接着,我们又欣赏了《邶风》、《鄘风》和《卫风》,这三部曲目也属于国风,因为邶、鄘都是卫的前身,所以季札主要对《卫风》进行了点评。

这首曲目意在歌颂卫国的康叔、卫武公两代诸侯,在他们执政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季札在曲中听到了“美好又深沉,忧愁而不困惑”的美德,因卫国在中原诸侯中向来是以君子众多著称,所以季札对其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从以上演奏的曲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每首曲目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传唱着那个时代的赞歌。

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音乐:

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接下来,鲁国乐工为他演奏《王风》。

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却没有恐惧,这大概是周室东迁之后的乐歌吧!”

《王风》也属于《诗经》当中的风,作于东都洛邑一带,是周王室东迁之后创造的曲目,创作时间应该是在平王至庄王之世。

《王风》是在西周末年和东周初年产生于洛邑一带的诗歌。它包括十首诗歌,由于创作时间和地点的影响,它与其它风诗不同,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风衰俗怨是王风的主旋律,同时,王风中的诗歌从不同层面反映出了王畿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整个时代的特征,具有其历史的特殊性。

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接下来乐工们为他演奏的是《郑风》。

季札说:“美好啊!但它繁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忍受不了。这大概会最先亡国吧。”

《郑风》也是属于《诗经》当中的风,是从郑国采集的歌。

季札听了《郑风》后,说虽然好听,但太过复杂、琐碎,百姓是不能忍受的。

郑国民风开放,《郑风》中大多讲的是男女爱情,且其中的爱情观念大胆热烈,甚至有飞蛾扑火的味道。

在《郑风》的21首诗歌中,有19首是吟唱男女之间的恋爱和婚配的诗歌。

所以,按照孔夫子的说法,那就叫作“郑声淫”,即《郑风》是“靡靡之音”,听了让人颓废,陷入声色犬马,无心立大志。

所以季札认为,这靡靡之音就是亡国之音,郑国风化如此败坏,很快就要亡国的。

那么,在《郑风》中为何有如此多的爱情诗呢?

之前,关于郑国,我们聊过很多,郑国是西周晚期才成立的诸侯国,可以算作一个新兴国家。

郑国最初的封地是在王畿内的棫林,西周末年,郑桓公看透了周幽王的残暴不仁,便迁徙到河南中部的桧国、虢国境内。

周平王东迁后,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在此建国,定都郑县。而《郑风》就是流传在今河南中部的民歌。

迁都后的郑国,疆域不断扩大,平原面积广阔,自然地理环境优渥。

郑国为周王室同姓诸侯国,且与周朝王畿相邻,它四通八达,经济繁荣,百姓富庶,因是帝王之乡,又无战乱侵扰,所以生活在这片乐土的郑国人胸襟开阔、性喜安乐,善于歌舞。

正是因为有这种良好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繁荣的商业经济为依托,郑国人民生活富足,无忧无虑,加上开放的文化社会风气习俗的影响,为男女恋爱提供了自由的环境,所以在《郑风》中,爱情诗歌占了很大的比重, 且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十四国风的大胆坦率,热烈奔放的特点。

这或许就是季札所说到郑国最先灭亡的原因吧。

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郑国也有所了解,郑国在建国之初国家稳定,人民富庶,尤其在它的第三任国君郑庄公即位后,郑国更加强大,且成为了春秋初期中原地区的霸主,史称“春秋小霸” 。

在郑庄公时期,郑国确实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然,随着郑庄公的离世,郑国诸子争位,国势渐衰。

它先是依附于崛起的齐国,至春秋中期以后,地处中原要地的郑国便成了晋楚两个大国盘剥、侵略的对象。

晋楚争霸,最倒霉的要数郑国,郑国夹在其中进退维谷、苟延残喘,度日如年。

后来,郑国首卿子产横空出世,解救郑国于危难之中,他通过一系列的内政改革和外交活动,一改内政大族倾轧、外交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极大地提升了郑国在当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在他执政的22年时间里,郑国出现了难得的、宝贵的短期和平。

然,郑国后期,为了求得生存,遂实行唯强是从的对外政策,如墙头草般左右摇摆不定,曾先后依附齐、楚、晋等强国。

待到战国时期,郑国处境艰难、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弱,随着诸侯之间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公元前375年,郑国终被韩国所灭。

这或许也是郑国灭亡的原因之一吧。

这时候,历史刚刚进入战国时期,也就是战国才开始100年,郑国就被灭了。而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这时郑国已经灭亡150多年了。

在这篇文章中,季札说郑国先灭亡的时间是鲁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54年,这时距离郑国被灭还有170年,可见,季札确实是个名副其实的政治预言家啊。

好了,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我们明天继续欣赏音乐!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季札观乐并译

    季札观乐 作者:周.左丘明 译析:石宏博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

  • 日记

    2020.11.20.星期五.晴 从《季札观周乐》中认识了季札,吴王寿梦的小儿子。 始读此篇时晦涩难懂,稍明白大意...

  • 季札观周乐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之由来,上溯久远,而以周礼最为广为人知。 春秋时期,周礼崩而未坏,各国或多或少传承一...

  • 季札观周乐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札北上,访问了鲁齐郑卫等国。鲁国是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国家,周朝的典籍文物乐舞...

  • 读《古文观止》之季札观周乐

    今日读了《季札观周乐》一文,感慨颇多。 这世上的事情,真如地覆天翻,此一时,彼一时也!季...

  • 季札观周乐(二)

    《古文观止》第二八篇 有友学书 甚努力 于字有悟 执笔不辍 至交子时方归

  • 季札观乐

    “喂喂喂,观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张大帅在前方现场为大家带来独家报道!” 吴国的公子季札来到鲁国,请求观赏周乐,于...

  • 礼尚往来——《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5

    本周阅读《晏子不死君难》和《季札观周乐》20200406 曾经教过一篇课文,叫《晏子使楚》。故事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

  • 《季札观周乐》:节有度,守有序

    音乐最能勾起人的情绪,在古代,音乐是一个国家气质的象征。 比如这篇文章里,季札听到各国音乐,指出他们国家人民的想法...

  • 论语成语故事37:斐然成章

    【成语故事】 季札聘问鲁国,请求观赏周乐。 乐师唱《周南》、《召南》,他评说:“美哉!周朝的教化开始了。” 乐师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季札观周乐(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sw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