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求满又求稳,不如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例如:杯子装满了水,想要稳稳的拿着走,不仅随时有洒出去的风险,还得需要很小心,很缓慢。不如七八分恰到好处,才能拿的稳,行得正。(更如果是开水呢?🤔)
这让我想起郭德纲的段子:若人想给自己找不自在,只需要3件事
1、一夜不自在:晚饭本来能吃1碗,你吃5碗。
2、一月不自在:本来穿39码的鞋,你穿35码的。
3、一辈子不自在:取俩老婆🤣
虽是段子,却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恰到好处,人生才能舒坦。
“老子”连用3个形象比喻,来强调“恰到好处”的意义:
1、“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把锥子打磨得锋锐无比,不可长久保持。
举例:
削铅笔,削得越尖,越容易断,很快铅笔就削完了。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积累了满屋的金玉,也没办法长久守住。
老话有讲:富不过三代,就不一一举例。
3、“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炫富炫贵骄狂放纵,会给自己留下无尽祸殃,
总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里的“退”,不是讲你成功了就不做了,而是,功成而懂得不居功自傲的道理,才真正符合天道天理。
这就如同中国的“中”字 ,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中庸”之道,以中为用,恰到好处,不要极端。
为什么不要走极端呢?
因为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举个例子:否极泰来,我们通常认为是个非常励志且正能量的词语,其实吧不然。
《易经》64卦,第11卦,是“泰”卦,第12卦,是“否”卦。这不意味着是泰极否来,而不是否极泰来么?
泰到否,走一步就到了,而否到泰,需要走64步一轮回!成功走向失败容易,失败走向成功却非常不易。(如下图,手残党绘图)
道德经64章讲:“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一下:讲人们做事,经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所以向开始一样谨慎,就不会失败。
举个例子:战争大帝-拿破仑,一路胜至俄罗斯,然后被终结。以前打过无数胜仗都没用,直接一败涂地,这就是走极端,泰极否来。
《道德经》读到这里,发现“老子”2500多年前,就把金字塔表述原理用得玄而又玄,炉火纯青:很多都是先表明一个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国家、战争全方位的进行比喻、举例、论述。最后再得出一个方法论。
了解了行文结构,再加上神乎其技的排比,读起来不禁不困难,反而很优美。
回顾一下前面两章:第七章讲了“先后”,第八章讲了“不争”,第九章讲了“不盈”。连起来告诉我们:
做事情不要求全,不要求满,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非正解,且趣品)
扫码关注,回复“道德经”,获得我自整理
王弼本《道德经》无注解畅读原文。
论道论道,不论不谓之道也
有对《道德经》感兴趣的朋友也欢迎链接,一起共读论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