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热文制造局黑白•仙都圣君文工坊
没有林徽因,就没有了国宝景泰蓝

没有林徽因,就没有了国宝景泰蓝

作者: 梦之蓝色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13:09 被阅读0次

    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为了挽救北京的古城墙被拆迁的命运,以病弱之身奔走呼吁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但很少人知道,林徽因夫妇还曾经为了景泰蓝,而费劲心血,尽心竭力

    瑰丽多彩,享誉世界的工艺品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烧制而成的工艺美术品,最早是在元朝时期自阿拉伯传入中国。明朝景泰年间这种珐琅工艺品的制作达到顶峰,因此被称为景泰蓝或景泰珐琅。

    但现在的这种国家级非遗国宝景泰蓝,在解放后,曾一度到了了手工艺传承无人的濒危处境。

    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夫妇闲逛北京海王村旧古玩摊时,林徽因看到一只景泰蓝花瓶,这只景泰蓝花瓶,和林徽因在杭州家里,祖父收藏的那只几乎完全一样,林徽因很惊喜。

    古玩摊主见林徽因喜欢,便叹息说:“二位有眼力的,这是最正宗的景泰蓝,别处再也看不到了。“临了,摊主补充了一句:“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是快绝根了。”

    景泰蓝在明清两代,是宫廷皇族中专享的贵重工艺品,其中乾隆皇帝尤为喜欢景泰蓝,景泰蓝的制作工序据说有一百多道多道,制作过程艰辛,因而,古时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景泰蓝制成品美轮美奂,深被皇家和官员喜欢。

    但这种工艺品居然被古玩摊主说要绝根了,这刺痛了痴爱传统文化的林徽因。

    林徽因决心为了抢救景泰蓝这件国家的瑰宝,试一下。那时候,林徽因已病得很厉害,但她还是强忍病痛,为景泰蓝四方奔走。

    林徽因夫妇的奔走很快得到新中国政府的重视。

    1950年北京市工业局,委派北京特种工艺公司领导到清华大学聘请梁思成、林徽因做顾问,指导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于是,梁、林二人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工艺美术抢救小组”,抢救景泰蓝,从此与景泰蓝结缘。

    林徽因美术小组的成员,除与他们曾一起设计国徽设计的高庄、莫宗江外,新接纳了三位清华女生:常沙娜、钱美华、孙群莲。

    林徽因第一次美术小组会上,介绍了她调研来的景泰蓝的历史,工艺特点。林徽因本人很喜欢景泰蓝,她曾说景泰蓝有着:“古玉般温润、锦缎般富丽、宋瓷般自然活泼的特质”,

    美术小组会同意了认识,会后各个成员进入景泰蓝制作第一线展开调查研究。

    此时的景泰蓝生产凋零,专业老师傅不知去向,传统工艺人才基本流失,仅有的景泰来产品的陈旧单调,无人问津。

    调查的结果,林徽因和美术小组成员认为,如若要抢救景泰蓝这一传统工艺,就要重新开启新的设计和新的工艺。

    当时景泰蓝产品上的图案只有荷花、牡丹,莲花等几种,因为手艺传承问题,很多年的景泰蓝上图案都没有变化

    这难不倒林徽因。林徽因对历代传统文化里的图案,有着很详尽的了解,林徽因喜欢从传统文化的图案里汲取营养,寻找灵感,她找出了珍藏的历代装饰图案,给美术小组成员们借鉴。

    新的设计思路有了,那剩下来的,就是了解掌握景泰蓝工艺流程,以便更好地改造景泰来制作工艺。

    林徽因拖着生病的身体,亲自带着她的小组成员,多次到景泰蓝作坊实地学习,跟随老师傅们,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流程开始,观察景泰蓝工艺特点,细心学习各道工序的操作,尽可能熟练掌握每一道景泰蓝的生产工序,为提出改进方案做准备。

    在此期间,他们设计了新的景泰蓝款式,并让工人们去试制。

    林徽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当看到北京展出的敦煌壁画后,她也会有相应的设计灵感。在她的指导下,美术组为景泰蓝设计了一批具有传统民族气息的精美图案,为了使得新设计的图案更好的变成景泰蓝产品,

    在林徽因夫妇的积极运作下,他们成立了专门研究和试制景泰蓝的国营特艺实验厂。并且林徽因夫妇,把很多流散的景泰蓝制作老师傅,请进这个厂工作,被请进厂的老师傅里,有的已经为生活所迫,改行拉黄包车。

    当林徽因把他们当作抢救景泰蓝最重要的一群人,给请回厂时,这些人热泪盈眶。

    林徽因和美术小组的人对景泰蓝的创新设计,引起了新中国领导的重视。

    当时,北京拟举办“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同时要迎接苏联文化代表团访华,这两项重大外事活动中的大会美工,和赠送外国贵宾的礼品,经过筹委会讨论,交给了林徽因的清华营造社的美术小组。

    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开门炮,可以想象这份任务,光荣而艰巨。

    接到任务的林徽因,带着钱美华几人,反复商讨方案,最终美术组确定,以景泰蓝作为赠送贵宾的礼品。

    这些凝结这林徽因和美术小组心血的景泰蓝,带有鲜明中国文化传统特色,一经送出,遍受到贵宾们的喜爱,

    当时著名演员乌兰诺娃,得到一件飞天图案的景泰蓝瓶后,由衷赞叹道:“这是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真是太美了!”

    林徽因的景泰蓝礼品,收到了众多来宾的交口赞誉。林徽因也因此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喜不自胜的郭沫若称林徽因的景泰蓝礼品是:“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林徽因设立营建系工艺美术教研组,对于抢救景泰蓝工艺,延续景泰蓝制作,并促使景泰蓝日后成为国家瑰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景泰蓝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林徽因为景泰蓝的发展确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且培养了钱美华等一批优秀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景泰蓝大师钱美华:

    钱美华(1927——2010),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市珐琅厂第一任总工艺师、科技研究中心主持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

    1951年中央工艺美院华东分院毕业,后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师从梁思成、林徽因主研工艺美术。学习期间跟随导师林徽因参与抢救正处于濒危的景泰蓝工作,是新中国知识分子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第一人。

    1955年春,林徽因肺病加重,住入同仁医院。

    她的美术组学生钱美华,去医院看望。

    钱美华还记得,那时林徽因身体消瘦,已经极为虚弱。躺在病榻上的林徽因,放心不下景泰蓝,在听完钱美华介绍完景泰蓝的设计和生产状况后 ,林徽因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愉快的神情,林徽因说:“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

    钱美华生前回忆说,自己老师林徽因,每吐出一个字,鼻子上的氧气管就跟着颤动,可以看出,林徽因是费劲很大的气力,说那些话。

    那是钱美华最后一次见到林徽因。这情真意切的几个字,是林徽因病逝前对钱美华的重托,决定了钱美华一生的追求。1958年,清华毕业的钱美华主动要求,新成立的北京市市珐琅厂工作。此后六十多年,钱美华坚守着林徽因的遗愿,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老人,把自己的毕生,奉献给了景泰蓝。

    如今的景泰蓝,工艺水平已大幅度提高,已经超越了清朝时期皇家的烧造工艺,在设计方面更是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

    景泰蓝工艺发展,离不开当初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努力,如果没有林徽因夫妇,在六十年年前,中国可能就已经失去景泰蓝这一瑰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林徽因,就没有了国宝景泰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cs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