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周末听着《晓说》做家务的时候,无意中听到高晓松说自己一直很想做一部林徽因的传记电影,但是一直没能成功。
据晓松哥说主要原因是因为林先生的女儿梁再冰女士对电影有一些要求,比如,不能出现徐志摩、不能有亲吻画面等等!不管其它,单就不能出现徐这一条,就把晓松哥的电影火花彻底扑灭了,在他看来,少了徐志摩,就是把最浪漫最重章华彩的那轱辘给掐掉了,电影肯定没法儿拍!


不可否认,林徽因和徐志摩那段人间四月天的暧恋,整整轰动了一个时代。对此,也有人诟病诘骂,但多数人还是津津乐道的,尤其是流传于世的体现二人间爱意迸发的诗歌,的确是给了人们艺术上的享受,也激发了很多年轻人对爱情和诗歌的美好向往。以下节选两首被视为两人暧昧互动的诗歌


但这段情的结局多少是让人遗憾的,林徽因最后没有不顾一切地选择浪漫热情的徐志摩,而是用一生去回答那个,用整个宽广的胸怀装着她的拘谨憨厚的梁思诚,而后来的岁月也证明了她选择的是幸福的那一边。


林徽因出身名门望族,父母良好的基因条件让她生来样貌俊秀、活泼聪颖,优质的家学渊源和教育资源更是让她早早地饱读诗书,并培养出她开阔的眼界、独立自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说,她就是那个时代妥妥的天之骄女。
如果没有徐志摩,16岁的天之骄女林徽音也许会越过一段眼泪多于微笑的爱情,将少女的甜美柔情尽情绽放于一个互相倾心的,没有其它感情纠葛的青年才俊,而不会在爱火中神伤、踯躅。

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也许就不会被人像在《太太的客厅》里那般的诟病。

但是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就没有了刻骨铭心的爱恋,在诗歌方面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只不过林徽因终究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所以徐志摩来没来过,于她的整个人生走向是不会发生很大的影响的。
林徽因就是这么一个既多情多艺,但又不乏冷静睿智的女子,她能被现在的社会接受并封为女神,大抵和她的才情和理性是分不开的。
和林徽因同时代的才女有很多,比如张爱玲、冰心、陆小曼、苏雪林,吴健雄、吕碧城等。这些才女中,如林徽因般冷静理性的女子,不管有无婚嫁,不管是否获得世间平常意义的幸福,最后都过得比较高级体面。如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女编辑吕碧城,不仅是才女,还是财女,虽然不婚最后又遁入空门,但她一直都是自己掌控着自己的人生,爱繁华时尽情去拼搏去享受,看破了即立地成佛。

反观其中情绪化偏执派的,代表人物如苏雪林,前半程还是以鲁迅女弟子为荣,在鲁迅去世后,她竟用半生做了一件事——“反鲁”。有人说她是因爱生恨,不可考,但她骂鲁先生的那些文章却是白纸黑字,极尽辱骂之能事,让人不难体会她在骂的时候竟是怀揣着怎样的疯狂和仇恨。这样的人,即使文学成就再高,但已完全不顾斯文,失却本真,她自己如何快乐得起来?


亦舒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所以,重点不是有没有徐志摩,而是我们都要明白,一生很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控好自己的人生,不管是失去还是获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