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 会飞的清蒸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3-31 20:17 被阅读0次

今天下午,在小学的微信群里有同学转发了别的群的一大段文字跟照片,一下子把整个群的人都团结起来,大家纷纷开始回忆童年,一下子同仇敌忾起来。那个六年级是数学老师,也许是很多人的噩梦吧。

那时候,他总是借口讲解题目或者补习为名,在教室里或者他家中,对女生进行摸手摸腿的性骚扰行为,而那个时候,整个五六年级的学生都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人人自危,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十足的变态,对男生施以暴力殴打,对女生毛手毛脚,我也是受害者之一。

那时候的我们在恐惧之余,采取的更多是逃避,生出的念头总是如何避开和他独处的机会,借此来躲开他的骚扰,却没有一个人选择告诉家长,或者集体告诉学校。我们总想着会有别人来解决问题,又或者赶紧毕业,远离这个地方,于是,我们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群里的那段话,来自于家长的控诉,显现是到了如今才有人选择告诉家长,得到重视。据信息显示,他如今已经变本加厉,手段由原本的摸手摸腿变成了摸私密处,而受害者也变成了一年级的孩子。我不知道他的心态是怎样的,我只知道的是,当年的我们,似乎变成了他的帮凶。群里的大家都在绘声绘色地描述当初他对我们的恶行,描绘得有声有色,如果在现场的话,我想我都能感受到他们飞溅的唾液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他的一切,我们都选择了忍让。

我在想,如果十多年前的我们选择反抗,而不是逃避的话,后面十几年来,遭受到他的侵害的孩子们,是不是就安全多了?这样一来,我们是否成了侵害他们的一员?曾经听过一句话,恶的肆意蔓延,往往来自于善的沉默和避让。

这回的东窗事发,很可能是有受害者无意中说出来了。让我感慨的是,当初他侵害的是六年级的孩子们,相对已经比较成熟的孩子们,会有意识地隐瞒事实,不告诉家长。如今当他把魔爪伸向一年级的孩子,尚未懂事的孩子最终把事实说出来了。越长大越成熟,我们对抗恶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小,我们会有意识地选择忍让,如今他的恶行被捅破,我真不知道该觉得庆幸或者感到悲哀。庆幸的是,他的恶将要被遏止;悲哀的是,正义来得却是这样迟。

从小到大,家长老师总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见义勇为,不能向恶势力低头。社会却让我们学会了趋利避害,遇事要懂得退让躲避,终于,我们都长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尽管那时候的侵害还是给我们造成了阴影,万幸的是侵害并没有继续或是更加严重,这样的侵害尚且会让我们记住一辈子,阴影也将伴随一生。我无法想象面对更严重侵害的女性,将如何面对未来。这十几年来遭到侵害的女生,她们的噩梦里,是否也有对我们不作为的控诉呢?她们的哭声里,是否也有对我们不作为的埋怨呢?

愿所有的恶都能够得到扼制,愿所有的沉默大多数学会发声,愿正义来得比往年更早些。

相关文章

  • 《沉默的大多数》----关于沉默

    王小波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他的经历,批判了很多他不认可的现象,大部分在我看来批判的切入点可以说是鞭辟入里,每个字都...

  • 沉默的不再沉默—《沉默的大多数》书评

    沉默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沉默就得说话,说话又大多是废话,废话里只夹了一句两句有用的,常常让我觉得“这话就不如不说”。...

  • 沉默的大多数

    起初在书摊上看到这本书并决定买下来,只是因为在许多花花绿绿的书籍封面中它最为简洁。在没有开始阅读之前,我对本书作者...

  • 沉默的大多数

    都市世俗的灯光,像平常那样消去星星的踪影。天空虽然晴朗,却只能看见几颗特别亮的星星,淡淡地分散在一些地方...

  • 沉默的大多数

    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是梦里追逐者。 沉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方式。在诸子百家争鸣,一个个为了国家利益。主...

  • 沉默的大多数

    想成长不能不读王小波。 以往看《白银时代》《黄金时代》对他颇有偏见,觉得他粗人一个。大概这就是文人的魅力,时而郁郁...

  • 沉默的大多数

    时光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间已经工作一年有余,偶尔回想起来,十多年的时光剪影在脑海一一掠过,恍若昨日。怀念吗?...

  • 沉默的大多数

    耳机里的歌有吉他的弦配有节奏而清晰的鼓声 ​楼下是自行车吱呀吱呀的声音 ​远方的天际传来呼呼的展望 ​草丛上两只慵...

  • 沉默的大多数

    曾经有连续两周的周末,每次下了晚班一出地铁,就能在成列的队伍里,搭到同一个大叔的电瓶车。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大叔仿...

  • 沉默的大多数

    朋友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回农村老家看望老人,晚饭后和父母出去遛弯,看到社区后面的柏油路被人为损坏,纳闷地问父亲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大多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nv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