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德与报应》

作者: 江水一春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19:40 被阅读52次

           

论《修德与报应》

                        论《修德与报应》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恒古不变的道理,想必大家再清楚不过了,但长大后为什么有的人走入了歧途,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家庭幸福,事业美满。人和人的差距为什么如此之大呢?这当然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都有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德性有关系的,是上天给你的恩赐与惩罚。比如说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突然有一天中了大奖。再比如一个人在事业上飞黄腾达,富可敌国。这并不表明他们有多么聪明,多么伟大。只是说明人家有这个德行,有这个福报,也有人要问了,他们这些人平时也不是很有德行啊,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呀。我告诉你德行不一定是本人具有的,创造的,也许是他的父辈也许是他的祖辈积德换来的。无论是谁创造的?一旦你有了这样的福报。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德行,抓紧改变自己。不然的话,你的财富,你的美满是维持不住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德不配位。肯定会出现大问题,大事情。相反有的人德行很好但是一辈子坎坎坷坷灾祸不断,这也说明祖辈所欠下的德行,是老天对下一辈的回报和惩罚。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父债子还吧,但磨难过后,必定会造福子孙的。所以说,我们的老祖宗教育我们,从小要多行善事以德服人,不要愚弄他人,不要欺老凌幼,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必寿老,恶必早亡,人有善愿,天必佑之,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是祖训是法则如果你违背了就要得到天的报应。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常言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人在做,天在看,施恶的人迟早会得到天的恶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无法违抗,天地轮回,虽然有些事情用现代的科学手法无法解释,但的确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及时行善的人,把更多的阳光传递给别人。在习近平新时代,完成自己的幸福梦!

相关文章

  • 论《修德与报应》

    论《修德与报应》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恒古不变的道理,想必大家再清楚不...

  • 思前悟后

    若要问我近来事, 有舍有得有忧愁.事事岂能如人意,忙里偷闲断春秋.修身修德修心性, 论禅论道论感悟.敢问大道何处寻...

  • 佛学知识

    何谓慈善?《大般涅槃经》云: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慈善。 慧远大师,对因果报应的看法。《明报应论...

  • 感恩师父分享国学智慧7.22

    今天分享国学智慧:修德是修自己,观是为了建立与他人共修的能力。 “观”的目的是为了修德。放下自己,增益他人,就是修...

  • 立身与修德

    21级汉本1班黄娟 民为邦本,何为立身之本,德?饥寒交迫,德高望重,立身否?物与德似常常不能兼顾,然古今中外...

  • 促拍采桑子•佛韵禅心

    修佛戒嗔痴。智无边、根器须弥。 常求证悟,深明业罪,心净如溪。 福报应先行德善,果因间、终有轮回。 澄空五蕴,观清...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2)

    原文: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译...

  • 【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八十七)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这句话...

  • 论德与才

    德才兼备是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可是现实社会中往往是有德的不才,有才的缺德。 古代是这样评价人的: 《菜根谭》中是这...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道德经》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修德与报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x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