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凭借美国高管戴明先生的PDCA工作法,一举成为全球汽车巨头,PDCA工作法也从此风靡全球。
简单来说,PDCA工作法是一套完整的任务实施循环,从任务制定到执行反馈,有序而高效。
P——Plan(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D——Do(执行)
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
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处理)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举个例子,如果你需要在部门内部组织一次小规模的培训,那么计划P指的就是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参与人员和培训内容等。光知道这些还不够,你还需要在计划中加入一些细节,比如需要提前多久进行通知,会场内是否需要投影设备等。
高效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列出尽可能完善的工作计划,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指导。
只有计划不执行,无异于纸上谈兵。在列出计划后,你就需要对照着任务清单一步步执行。执行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而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就需要你遵循工作目标重新调整计划,排除万难靠近目标。
比如,公司里唯一一个大小合适的会议室已经被提前预定了,此时计划难以推进,你该怎么办?僵在原地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此时就需要急中生智,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有了,到楼下咖啡厅开会,或者延迟一小时再开会,这些不都是可行的解决办法吗?
高效工作的第二步,就是在认真执行计划的工作中,积极应对突发状况。
普通人在执行过后就草草收尾,白白浪费了一次积累经验的大好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即便是顺利完成的工作,也一定有值得总结和提升的地方。
比如培训虽然顺利完成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记住了呢?是否需要把培训内容整理成文字版分发给大家呢?另外,在这一次预定会议室的环节出现的问题,下一次该如何避免?是不是需要提前进行筹备?
高效工作的第三步,就是在任务完成后进行检查,回顾反思,总结经验。
PDCA工作法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提炼出一套完善的执行方案,并带入下一轮工作中。
比如,在总结完本次培训组织中的经验、教训之后,就可以整理出一套培训管理流程,详细地列出筹备一场培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下一场培训开始前,我们就可以搬出这套流程,对照上面的步骤来安排工作。
高效工作的第四步,就是提炼出一套值得传承的工作方案,带入下一轮PDCA中。
PDCA工作法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将我们的日常工作拆成凌乱的碎片,而是像链条一样,一环套一环,为你构建出一套成熟的个人工作体系。
不仅如此,PDCA工作法还适用于团队工作,甚至是公司管理。正如前文提到的丰田公司一样,通过科学的任务管理思路,提升整个体制的工作效率。
通过PDCA工作法,我们就能尽可能避免重复犯错,持续地稳步提升!
END.
2019.01.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