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参加亲戚聚会,叔叔的儿子睿睿被一起带了过来。睿睿虽然才三岁,但是特别有主见,什么东西吃,什么东西不吃,都十分有原则,像个小大人一样。聚会中间叔叔说,给睿睿报了一个独立艺术课,一小时250元,课上就是画画油画,捏捏橡皮泥,或者做些小活动。因为是独立艺术课,所以父母都不能跟着,不清楚上课的情况。每次下课回来,叔叔看见睿睿的油画作品,或者是捏的橡皮泥,都觉得特别不满意。虽然老师解释这个课程是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叔叔仍然怀疑老师有没有认真的去指导孩子的学习。
有一天,艺术色彩课结束后,睿睿拿着自己的画给叔叔看,一张白纸上凌乱的涂了各种颜色。叔叔质问艺术老师,一个小时的课,只画出来这样的画,会不会太省事了。老师拿出几幅其他同学留下的作品,也是随意的铅笔草图,再加上胡乱涂抹的颜料,告诉叔叔,在这个年龄的小孩,想象力十分丰富,并不局限于一种或者几种画法,什么色彩搭配技巧孩子们也记不住。他们的画都是这样,看似杂乱无章却包含了他们平时对生活的认知与想象。
还有许多与睿睿一样不满三岁的小孩被送到艺术班,目的只是为不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于有的幼儿园在入学前要考英语,艺术鉴赏,和舞蹈。学龄前的他们不应该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而是应该去大自然里接触这个世界,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探索一切。
02
工作中会接触到一些家长,抱怨学生成绩不理想,或者英语虽然笔试成绩不错,但是口语不好。有时还逼着学生来和外教聊天,学生涨红着个小脸,半天憋不出一句话,一屋子老师家长都看着他,等着他说出一句"hello",场面尴尬的不行。换成是我自己,这么尴尬的场面会在我脑海里回放很久,很长一段时间,我可能都会回避说英语这件事。这样看来,反而照成负面效果。
有位叫阳阳的学生,很内向,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数学和理科会好一点,英语较次。阳阳妈妈要求我们给阳阳补四个小时的课,并且帮他安排暑期的计划。在四小时的补课结束后,老师推荐给阳阳一款记单词用的app,每天学习一百个单词,20个新单词,80个是回顾,再推荐给他一套演讲的视频,每天看一集。一周后,阳阳的妈妈打电话给我们,说阳阳每天都会记单词打卡,但是记完了一天都是没有别的事干,就打游戏打到半夜。她要求给阳阳出一套卷子,检查阳阳单词记住了没,同时要求继续每天补课,学习英语。
结果当然是回绝掉了,记单词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了考试强行去死记硬背,过不了多久也会忘掉,所以才需要配合视频,书籍来协助理解和加深印象。更何况15岁的年纪正是心性不定的年纪,喜欢游戏,想要成就感。父母一味的去拿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并不在意着中间的过程。小孩没办法长期的固定在同一件事上,是十分正常的。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陪伴引导,支持鼓励,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乐趣。
03
Sandy在深圳,24岁,单身未婚,公司小职工。父母打电话只有两件事,谈对象了吗?涨工资了吗?
Sandy每天加班,加班费也少的可怜,望着深圳的房价,只能叹气。每当加班到深夜十点,妈妈的电话打过来,“在干嘛?又加班?隔壁小红今年过年就结婚了,你什么时候带男友回家?不求多好,在深圳有套房就行。我前天听说老李家姑娘也在深圳,人家和你一样是本科,也是24,怎么人家一个月能赚一万多,你一个月只有六千?你这样以后怎么办?”这个时候Sandy总是想打开窗跳出去,求妈妈放过自己。
自己也不是没有谈过合适的,大学的时候,家里觉得应该好好读书,准备考研了,妈妈又介绍了亲戚的朋友的公司,让自己去实习,只好与男朋友分手了。到了公司与同组的男同事互相生出了好感,吃过几次饭,但是传到妈妈耳朵里,说男生是深漂,还在租房子,直接请亲戚帮忙把男同事调到了别的地区负责业务。Sandy自己并不爱这份工作,好几次准备辞职,都被拒绝了。因为这是个好工作,亲戚介绍,主管的职位一有空缺就会让她来顶。所以,恋爱没法谈,工作换不了,一切都源于妈妈的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
04
回到头,从三岁要去艺术班,画出一副水墨丹青;到十五岁,一口流利的英伦腔才是最好的成绩单;再到二十四岁,要努力找个好对象,有份好工作。很多父母都希望一切都给孩子们早早地安排好,希望孩子们在将来不用受苦,可以过上好的生活,这一切的初衷都源自于父母的爱。
但是,求求你,放过你家的孩子。只要有你的陪伴和支持,孩子能有一段幸福的童年,一份热爱的兴趣,一个好的习惯,一段开心的青春,最后放开你们的手,勇敢迈入社会。成功不仅仅局限于名校的录取,工资的高低,嫁娶的对象,而是当孩子一路走来,幸福而又充实,不枉此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