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讨厌战争,但迷恋「特殊时期」

作者: 阿方索十一 | 来源:发表于2017-04-02 17:29 被阅读0次

    今天要说的电影,是1987年的英国电影《希望与荣耀》(Hope and Glory)。
    电影名字平平无奇,就像前两天早上醒来想到的一个问题:那本经典的爱情小说叫《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朱丽叶与罗密欧》?只看标题的话,怕是要错过这本小说和这部电影,以及这个号的「所有」文章😂

    1

    《希望与荣耀》以一个9岁孩子Billy的视角描绘了二战时的伦敦。
    孩子与战争对比强烈,采用类似手法的电影并不少见。《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用两个孩子的故事讲述了纳粹的残忍;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和越南电影《青木瓜之味》,同样将战争和儿童视角结合起来,战争成了笼罩在生活之上模模糊糊又躲避不开的乌云。
    总体来看,这几部电影都是悲剧性的,色彩有强有弱而已,像《希望与荣耀》这样走喜剧路线的,还真不多见。


    虽然也会感到恐惧,但战争在孩子眼中显然还有其他缤纷的色彩。比如,Billy得以有机会收集霰弹碎片,还和小伙伴成立了某种「帮派」,他们去那些被炸毁的废墟中,打打砸砸。
    关于这点,这集中的表现是电影结尾,暑假结束,Billy坐外公的汽车回到学校,却发现学校被炸弹炸毁了,学生们开始了狂欢,欢呼:「感谢希特勒。」

    校长撕心裂肺地喊道:「这是战争不是儿戏!」不过,孩子们可不管这些,Billy又开心地坐上外公的汽车回家,他的暑假还很长。

    2

    渐渐发现,最吸引我的电影是那些带有「模糊性」的影片。比如,如果战争只是一味的残酷,爱情只是一味的忠贞,那还有什么意思?
    《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爷爷还是奶奶去世了,德善爸爸和其兄弟姐妹因丧事聚在一起,嬉笑打闹……德善很困惑:为什么他们一点也不悲伤?
    隔天早上,她看到落寞的父亲,心想:果然大人都要把悲伤隐藏起来,只有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显露。结果,父亲只是喝多了,感慨的氛围一下子破掉,哈哈哈,好好笑。
    《希望与荣耀》里也有一个类似的片段。外公命令Billy和妹妹去钓鱼,没钓到就不许回家,这愁怀了兄妹二人。就在这时,Billy看到天空中一架迷失方向的德军飞机,飞机扔下一颗炸弹,结果……炸死了一河鱼哈哈哈哈,Billy满载而归,外婆说:「这是一个奇迹。」

    3

    描写战争中的生活乐趣似乎不太正确,就像德善父亲不该在丧礼上说笑,但说到底,这只是人们给自己设定的规矩,即使最悲伤的时刻也同样包含欢乐的因素,要不人们怎么能挺过来?
    Billy大概挺喜欢这场战争的,他的乐趣来自这场战争,来自他身处一个「特殊时期」。生活中的特殊时期很多,可以是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可以是节日假期,真是还可以简单如课堂上的一次停电。


    日常生活对我们来说,太过熟悉,因而毫无乐趣,「特殊时期」成了生活的调味品,并且它与日常生活最大的不同是它打碎了规则,就像Billy妈妈说的:「战争把分寸都打乱了。」
    正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恪守的分寸被打碎了,特殊时期才会发生让人着迷的事情。
    如果不是战争,Billy姐姐不会遇到法国士兵男友,更不会大胆地跟他交往、结合,未婚先孕。

    正是这场战争,才使得Billy妈妈和其丈夫的朋友说出了彼此对对方的好感,不过即使说出来之后,他们还是恪守本分。
    但就像Billy妈妈说的:「我们恪守本分,因此错过了爱情」(We did proper things, but we lost love,周三海报上写的那句话)。
    我们讨厌战争,但却迷恋「特殊时期」,比如今天的「愚人节」。一年364天人们都被教导「诚实,说真话」,可以说假话的节日多么珍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讨厌战争,但迷恋「特殊时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mg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