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地游 记散文特辑
《锦江街巷》97:警报跑出新南门

《锦江街巷》97:警报跑出新南门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2-08-25 11:38 被阅读0次

《老成都》(连载)

【文章:罗文诚 ;配图:完    璧 

        日寇侵华迅速改变了死水一潭的旧成都老模样。1938年7月,日本飞机轰炸成都,市政当局迫于严峻的形势,逐步为疏散“九里三分”城圈内的广大市民而先后开掘了新东门(猛追湾)、复兴门(新南门)等一系列城墙缺口,方便老百姓从城中向四周郊外跑警报。

20世纪50年代新南门城门(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新南门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这里原来并无新南门城门洞,更没有新南门大桥和街区。一道完整的城墙横亘在四维街末端,城外不远处南河水滔滔不舍昼夜向东流去。城墙与河岸之间的开阔地尽是杂树灌木、芦苇蒿草、乱坟累累,真可谓一片孤寂向黄昏。人迹罕至,荒凉莫名,时有野狗奔蹿其间,河上既无桥梁也无舟揖,人们不轻意到南岸去——但见杨柳依依,翠竹摇曳,茅屋炊烟渺渺,水田泛波菜畦碧绿,鸡鸣犬吠牛耕猪哼,好一派和平的宁静庄农画境。可是,这一切统统毁于七十年前(注:本文作于2010年)的“七·七事变”。万恶的日寇飞机经常来轰炸成都,吓得善良的老百姓四处跑警报,从而促使当局在四维街末端掘穿城墙修筑了城门洞;相临的南河上拦腰建起一座简易浮桥(1947年在此筑成本市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粱);城内人大量向外涌来,难免占地搭棚暂且栖身,遂逐渐形成居住区和街市(后来瓦房取代了棚户)。那时当局和社会有识之士都呼吁提倡民族复兴,于是乎顺理成章将新辟的城门命名为复兴门,大桥为复兴桥,居住点为复兴里。老百姓为着叫起来顺口,通称为新南门,新南门大桥,新南门居住点(以别于年深月久的老南门)。如此这般,知道原来正式命名为复兴门、复兴门大桥、复兴里的人反而成了少数派。只有复兴里几十年名字一直未变(街名牌可作证),直到1995年因整治府南河工程需要才整体拆除完成了历史使命。

        当然,府南河( 编者注: 即锦江)经过彻底整治,现如今新南门、新南门大桥、新南门街道及两旁幢幢漂亮的高楼大厦都更宽大更美丽更现代化,风采迷人,与当年“复兴门”时代简直是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

      (下篇:《复兴桥上跑警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97:警报跑出新南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ow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