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梦》完本感想

作者: 纸才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21:47 被阅读30次

    《男人梦》目录


    嗯,昨晚改完了最后两章,发到了简书上去,然后今天中午开始写完本感言,为什么捏?因为昨晚不想写。为什么昨晚不想写呢?我现在竟然忘记了……

    但这篇感想呢,我设想过,大体分为这么三个部分:第一个,这部小说的写作过程,第二个,谈谈小说的主题。第三个,谈谈我近来的疑惑及对于写作的反思。

    (一) 小说的写作过程

    这一部分呢,我有感于这么多年来,国内作品抄袭成风的现象,想着重写一写我所写的这部《男人梦》中,借鉴于别人的创作的地方有哪些,以此也想坚持我关于创作乃至创新的观点:创作及创新不是无源之木,大部分也决不是单纯的

    从“0”到“1”,很多东西确实也立足于前人的成果,对待于此,不必太过纠结,但我认为应该说明借鉴的部分,以此让读着不要忘记前人的成果,或者把某些精彩的创作完全归功于当前的作者,就如同当我看到《72家租客》与《功夫》的开篇几乎一模一样的电影片段时,曾有过星爷抄袭的愤怒,但后来却觉得没有必要,首先《功夫》只是仅仅一个精彩的电影片段借鉴,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假如星爷没有把这一段精彩的电影片段放到《功夫》中去,那么这一片段的精彩将永远没法让我们这代“年轻人”去感受,不论是《72家租客》的精彩,还是《功夫》的精彩,因为我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即便到现在,我也只是看过《72家租客》那一被单独拎出来的片段,而没兴趣观看整部影片,皆因这部影片实在太老了。

    大浪淘沙,淘掉的不仅是劣质的沙子,还有陈旧的沙子——但陈旧并不意味着劣质。

    我想,文学作品也是如此,综上,接下来着重介绍这部小说借鉴其他作品的地方。

    当时决心写这么一个主题的小说时,一方面是想写一个较短的小说(相较于百万字的网络小说而言,当然,这部也是网络小说),一方面,也是想写一部关于人性的小说,因为之前写的那部玄幻小说,虽说悲伤,但写的太过理想化,在写作时渐渐对描写情情爱爱的东西有些厌倦,因而《男人梦》这部小说,在创作之初,乃至内容的前半部分,其实并没考虑过,甚至可以说“极力避免”的,就是任何温情的东西,但故事发展到后期,这类温情东西终究还是出现了。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本人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随着故事的开展,人物到底如何,可能真的不是创作者所能掌控,创作者能掌控的,仅仅是你能给予人物某些“飞来横祸”般的刺激而已,但人物终会趋向真实,而真实的人物,则必是复杂的,有善有恶,有温情,有冷酷,以此为主体的故事,也会如此。

    言归正传,当时在基于“想写一部关于人性的短篇小说”的理念上,我偶然看到了一个新闻,大体讲的是中国人的名媛幻想,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当时确实由于这部新闻想到了《男人梦》这个故事:我想讽刺那些抱有这种幻想的男人,因而让他们如愿(设置出女主这个“名媛”角色),然后用这个“名媛”角色毁掉他们的人生。

    当时定的基调就是如此,在这种基调下,我联想到了《消失的爱人》这部影片(在小说中也多有提及,并且将其设置为推动故事情节的一个环节),一开始设想的情节也与影片类似,但随着故事开展,我渐渐觉得小说的整体基调朝着《美国丽人》变化,而我也乐于这种变化,因此在小说结尾,读者可能会发现每个人都身处绝望,而并不像《消失的爱人》这部影片,最后女主大获全胜。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小说中陈辉与卢晓祯这条线的结局,也一定程度上参考了《美国丽人》的结局。

    另外,在小说写作前中期,我恰好在追《傲骨贤妻》这部美剧(这部剧我诚心推荐,是我最喜欢的美剧之一),而小说的前中期也是对于角色的塑造,因此小说的女主身上的特质(尤其是自强的精神),是受这部美剧很大影响的。

    兼且同一时期,我还看了《绝望的主妇》(前三季)和《纸牌屋》(前两季),这两部美剧,对于角色的塑造皆有一定影响,《绝望的主妇》让我在创作初期坚定了“人人绝望”的主题,《纸牌屋》则让我领悟到了一些语言的说话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小说的某些对话中(面向公众的对话)。

    除此之外,我想《纸牌屋》对于这部小说的最大影响是,它促使我给女主设置了同性情节,因为当时在我看到《纸牌屋》出现同性情节的时候,专门上网查了网友的评论,有分析说下木总统是gay,兼有传言说凯文史派西是gay(凯文史派西如今已出柜,虽然伴随着丑闻)。

    当我看到这种评论及传言时,便想到何不把女主设置成同性恋呢?我也就这么做了,但这一点却也是我觉得小说有较大缺陷的地方,因我是在小说已经写了十多章之后才决定把拿住设置为gay的,所以女主的性取向暴露及转变其实是有些生硬的(如今的版本,是在我修改过三遍后呈现的版本,这三遍修改皆是为了尽量使这种变化自然些),但也没办法了,因此望读者包涵。

    不过,女主同性的性倾向设置可能与我本人的双性恋也不无关系,我对于男女的区别并无太多看法,因而,当我想“为何不把女主设置为同性恋”的时候,没有纠结便决定了。

    在创作中后期,偶然下,我还看了《许三观卖血记》的那章经典篇目,因而借鉴了其“说做饭”的情节,并将其放到了男主的结局之中,以表现出他其实也是个可怜人。

    要说明的是,我并未看过《洛丽塔》,看过的仅仅是经典的开头。

    除此之外,对于某些篇章开头的对话设置,及其最后一章,是参考了《禁闭岛》,对于男主女主双视角的设置,是参考了《怦然心动》。

    除了上述参考的篇目,其他的内容应该就是我自创的了,这一部分内容也同时宣告结束了。

    (二)小说主题

    我希望通过这部小说,能传递出追求真实的主题,小说中我有写过一句话,是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并且极为喜爱的——“做出人生选择的唯一标准应当是真实,而非正确,因为正确可能走向错误,但真实,只会是真实”。

    这句话也是我的立场,我有时回顾走过的人生,不由发现,许多做出的决定乃至对客观的认识,在当时囿于世人所说,而或喜或悲,或赞或厌,但当经过时间的沉淀,这种他人的影响终将渐渐削弱,最终留下的,只会是你个人最真实的情感,而届时,才有资格评判对错。

    因而我也想借此建议读者,做一切决定,首要参考的,应当是真实,而非他人所说的“对与错”,“明智还是愚蠢”。

    说到这里,也得说明一点,小说中有很多观点,为了追求讽刺效果及文学效果,并不是我的立场,也决不是我所认为的“正确”,因而读者需要批判地看小说中的每一个观点(通常来讲,用反问句的,是此种类型)。

    (三)疑惑与反思

    看到这里,假如你又是个没有看过这部小说的读者,那么我猜你一定会觉得这部小说是个多么优秀的作品。

    但可惜的是,这部小说在现在的我看来,其实远没达到优秀的程度,他的节奏有些拖拉,叙述有时怪异,晦涩,并且一些情节的设置太过幼稚。

    原谅我当时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才21岁,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现代背景的小说,却在近期愈来愈领悟到人成长的重要性,我甚至觉得,当人成长到一定程度,写出一个好故事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比如说,我现在隐隐觉得,假如我从没接触过写作,现在从零开始写一部小说,可能最后写出的小说会比现在这部小说好——这仅仅是一个人成长程度的差异,而无关乎文学素养。

    因为随着你的成长,你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会变化,对人的反应会更为精准,这点对于作者来说,其实尤为重要,故事是要给别人看的,只有对别人的反应了解得精确,才能确保写出的东西是合理的,因为对于讲故事来说,读者和创作者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创作者是知道故事全貌而呈现的,有时会不自知地默认某种东西已知,而读者是第一次接触故事,因而对于故事的很多设定乃至背后的驱动条件是一无所知的。

    这需要阅历的积累和人的成长。

    这点是我基于个人的经历所得出:我从高考后开始写小说,如今已经大四,即将毕业,创作小说的日子应当是大一至大三三年,我发现我每隔一段时间再看自己写的东西,都会觉得以前写的是什么狗屎,如同我大三写《男人梦》时再会已经完成了一个篇章的《转烛劫》时,觉得怎么写的那么烂,根本没法读,而现在读这部《男人梦》时,会觉得“写成这样,怎么能让人读下去呢?”,因此我不得不每隔一段时期,来修改写过的东西,尤其在遣词排句方面,可这项工作随着写作内容的增多,渐渐繁重,以至于我其实去年便完成了这部小说,然后一直到昨天,我才改完了最后一章节,把全文发到了简书上(可实际并没有改完,第15章至第40章还没改,而仅仅是加了一个章节名)。

    这不免让我疑惑起,我当年选择写小说是否有意义,假如写小说是基于阅历和人成长的,那么我在阅历并不足够和人并没足够成长的时候,选择来做这件事情,是否明智呢。

    这让我有时会陷入“利益”的怪圈里:若单纯从利益的角度来看,我在大二时期有一门C++的课程,让我发现,我其实对编程也蛮感兴趣,而大四的上半学期,也因某一个令我觉得耻辱的原因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编程,并且在毕业的可见的一段时间内,应该会以此为生,但却因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校招,乃至于找的工作,并不是一流。

    假如,我当年没有选择写作,那么在大二学到C++的时候,想必会更加深入了解编程,我并不妄自菲薄,我确实聪明,在编程方面也确实有所天赋,而根据我做的诸多大厂的校招题,我觉得我假如再有半年时间,就有很大把握通过笔试,而再有半年就有很大把握通过面试,可我并没有这些时间。

    因此,在准备校招的那一个月里,我其实常常会想这个问题。

    另外,我也是在大四才接触到了编剧这个行业,而我记得,当时学习如何写剧本,仅用了一个晚上,然后就如火如荼地开始写第一部喜剧电影的剧本(当时是由于《发展受阻》而想写这类型的剧本的,顺便推荐这部美剧,世界一流,剧本的人设及风格也借鉴了这部美剧)了,花了三个月完成,当时觉得不错,但现在看的话,仍有些稚嫩,因而在一个编剧APP上,投稿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

    后来看剧本不行,便接着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出了《死无对证》这部校园悬疑的电影剧本,而这个故事,即便现在来看,依旧让我得意,在同一个APP上投稿,令人欣喜的是,到现在有过两次通过复审的情况,虽然最终还是没能过,但总算是个进步。

    这也让我觉得,假如我能在大三的时候,没选择完成《男人梦》这部小说,而是写剧本的话,如今,想必也能让我混口饭吃了。

    这一点似乎与我上述所说的阅历冲突,但我是基于这样的根据:我是慢慢地领悟到,在文学上,“华丽不如朴实,复杂不如简单,晦涩不如直白,臃肿的修辞不如精简的叙述”这个道理的,而这道理中所批判的现象,正是我认为的我以前写小说的最大问题,而这问题,在剧本的创作中,都最大可能规避了——剧本中,故事最大程度地追求以对话进行,对于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几乎不会用到。

    并且一点,剧本创作相较于小说写作,效率更高(对我来说),我觉得我长于创意和故事的架构,比如说《男人梦》这部小说,我最初只花了一个月就想好了故事及架构,然后用一年把它实现,再用一年把它完善,而若是剧本,则想必用三四个月便能完成一个故事,这在效率上,应该会使作品多几个,乃至于更有可能“赚到钱”吧。

    这句话有天然的不正确,故事贵精不贵多,但我是基于我对于故事的创意产生速度比创意的实现速度快几倍来说的,也因此,我现在虽然最想写的是小说,但如果想讲一个故事的话,还是会选择写剧本,因为相较来说,写剧本似乎比写小说赚钱的效率更高一些。

    我的疑惑其实到这就说完了,总结一句话——我现在不知道,选择写这部小说是否是一个明智之举。

    下面说说我的反思:

    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观点,说写作相当于操场跑圈:有一个人在操场跑步,你现在去跑步,超过了他,你满心欢喜以为超过了他,可实际上他已经跑了十圈,而你才跑了一圈。

    我深以为然,犹记得当初刚写的时候,觉得自己写的多么好多么好,但“每跑一圈”后再看以前写的,真的是烂极了,其实我觉得大多领域都是如此,一开始你看没什么难的,你不多时便能模仿的有模有样,可当你接触越深,便越能领悟到其中的精妙,才愈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因此,保持谦卑,可能过于胆怯,但保持敬畏,亦未尝不可。

    另外,我近来也觉得,自己当时太过自负,以为凭借才智和天赋,可以一步登天,但实际上,系统的学习真的会让你少走不少弯路,因而,我近期也买了推荐的《故事》,看了一些,亦有种感觉:我这些年写作从错误中领悟到的,其实书中早已说过,乃至我上文所述的一些问题,其实书里也早有提醒,若是最初便看了这本书,想必自己的进境应当会更快一些。

    以上是我的反思,是我觉得我曾走过的“弯路”,写在这篇感想里,留给读者以作提醒。

    另外,我写这种文章有个癖好:喜欢记录下时间,但若记录下时间后,便不会再修改,因而文章肯定会有错字或错句,望读者海涵。

                                                    2018.5.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男人梦》完本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xc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