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履历表里,都会有一个必填项目,叫籍贯,或者说是祖籍,就是祖先出生和生活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已经很少提及祖籍了,取而代之的是出生地。那些工作,生活在大城市的“外地人”,在享受着时代的变迁,带来便捷丰富生活的同时,肯定也会有许多无奈和烦恼。在热闹喧嚣的城市里,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家,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家。每逢佳节,他们就会拖家带口,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把自己从这个地方载到那个地方,要面对拥挤不堪道路和车厢。即便是如此,也是此心不改,因为他们要回到出生的地方,那里有他们的亲人,还有一生都会缭绕于心无法忘怀的乡音。
每年春节,看着那些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赶车的人们,我真的很感动!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许,人性的美,就是在很平凡的世界里发生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聚集在这个城市,时间久了,就成了本地人。有很多人也可能一直到离世,也不会离开这座城市。但是,我们总是在心里有一个情节,无法解开,那就是户籍上登对的祖籍。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想回到祖籍去看看,即便是从来都没有在那里住过,哪怕出生在那里,也是记忆模糊了。那里也许只是父辈在口中的印象,没有亲人。总之,想回“老家”去看看。
有一次出差路过母亲的故乡,或许是好奇心使然,我刻意的中途下车去看了看。那是一个远离城市,贫瘠的小山村,这里和我母亲描述的情景大相庭径。到处是残垣断壁,破败的样子。我母亲的姊妹或外出工作,或远嫁他乡,村子里已经没有亲人了。因为没有什么认识的人,我没有进村,站在村口的田埂上,望着田里翻卷着稻浪,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个老太太步履瞒珊的从村子里走出来,在离我三五步的地方停了下来,细细的端详了片刻,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直呼我母亲的名字,嘴里还喃喃自语:太像了,太像了!简直是一模一样。
的确,很多人都说我和我的母亲相像,我诧异的是从来没有到过这里,老人居然能认出我。老太太告诉我,她和我母亲是儿时很要好的玩伴,简直是形影不离,说我长得和我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样。难怪啊!这也太巧了吧!我好像听我母亲说过,老太太拉着我的手,一再的邀请我到她家去,盛情难却,我随着她到了她家,老人跟着儿子一起过,居住的房屋很简陋,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看得出老人过得挺清苦。看着他儿子儿媳狐疑的目光,我再三要求离开,但是老人坚持不允,非要留我吃饭,还让她儿子杀了一只鸡。席间,老太太讲述了很多和我母亲在一起时候的趣事,笑逐颜开的样子让我很感动,告辞的时候,我给予老太太一个温馨的拥抱,并且留下返程的费用,把所有的钱拿出来给了老人。老太太执意不肯收,我告诉她:这是我和我母亲的一点心意,送我出门时,老太太泪流满面,一直念叨着:再也见不到了,见不到了!这一刻,我理解了什么是乡情。人性的美在这一刻展露无遗。
我们现代的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缺少了什么,之所以我被这件事感动了,因为这是我们内心深处所渴望得到的东西,人不亲土亲,山不亲水亲。这一次的故乡行,让我印象深刻、感慨许久。两年后,我接到了老太太儿子的电话,老太太过世了。我把这个噩耗告诉了母亲,她哭了很久,也说了一句话,回不去了,再也见不到了。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两个老人有着同样的心情。这也是很多远离家乡,人生走到最后几步的老人所想。我一直思考,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停地被忙碌着,耽搁了太多的相聚时光,荒漠了太多的亲情和友情。我们总是觉得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可以忽略返乡省亲的时间。但这位老太太和我母亲的故事,让我真正体认到了那一种难舍的儿时情谊,真的是一生难忘、同时也让我感伤,人生最后的旅程,是那样的无奈和怅然。
我们应该花时间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相处,享受我们的人生。或许,经历了我们才会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工作,事业,挣钱,而是亲情,乡情。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生的地方,儿时的记忆,会永久地刻在心里,再模糊也不会忘记,走的再远,阔别的再久,那一份乡情都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即便是荒郊野岭,那也是故乡。血液里流淌着传承的基因。生命里一直都散发着乡土气息,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感觉都不属于自己。冥冥之中,远方有一种呼唤,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越来越清晰,父亲长满老茧的手,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是魂牵萦绕的念想。不管你走的多远,深埋在你的心底,融通着你的血脉,牵引着你心绪的,只有那一座烟火缭绕的村庄。故乡之于你,是童年那种毫无烦恼的快乐。
随着社会的变迁,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农村老家,到繁华的都市里工作,生活,纷杂喧嚣的城市缺少了人情味,人们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魂牵梦萦的乡愁。一种家乡由衷的思念。无论思念亲人、或者朋友,都是身在远方对曾经温暖的回忆,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川流不息的河流。牵系着你,想回去一趟,在家乡小驻几日,以解乡愁,对故乡的思念,总是伴随着一丝柔美的落寞。一个人漂泊在外,总会与孤独相伴,想家的时候,也会热泪盈眶,为了生存,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思乡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主题。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最真的心声。
远行的人都是恋家的,那是生命的缘地。尤其在遭受冷漠的侵袭,失意的时候,便会滋生出一种怀旧的心情,很多人在异乡顺水行舟,找到了家感觉,走的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能就会暂时淡忘了故乡。然而,漫漫人生路,对故乡的情结仍然挥之不去。如今的人们,在繁华的都市里住的久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舒适,在快节奏的生活发展变化中,心中反而滋生出淡淡的乡愁,思乡的情绪愈发浓郁起来,并且正在蔓延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人们开始向往与泥土相伴的时光。这是离家远行的人必然产生的情感。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生动的描述了离家多年的人,回到故乡的情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挡不住对故乡的深情守望,思乡的情怀亘古不变,故土难离,乡音难改,即使贫穷得揭不开锅,但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始终不渝,时隔多年,当人们再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时,或许人文环境都有所改变,再也不复当年。那些在记忆里已经模糊了的近水远山,老树池塘,云霞星空,袅袅炊烟,像一个个无序闪动的温暖画面,浮现在眼前。那个日出山脊,月落树梢的地方恒久不变。
很多生在农村的年轻人,带着欲望的膨胀,骚动的情绪,背井离乡,远离了故乡的贫瘠之地,把兴奋、新鲜的目光投向了大都市。却全然忽略了家乡的存在。从农村到城市,在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梦想在一次次满足中又一次次跌落里循环,却是义无反顾,城市的繁华和舒适的生活,让他们不再回首远望故乡,乡情在纸醉金迷里失落了。在对土地田园的冷漠中,乡村逐渐变成了一个个破落的空壳,到了一定的年龄,才发现拥挤杂乱的冷漠的城市,是一个挣钱挥霍的地方,没有一点家乡的味道,乡村虽然物资贫乏,相对于城市,有诸多不方便的地方,但却是祖祖辈辈在那里繁衍生息,那里还有父老乡亲,儿时的记忆。浓浓的乡情,成了心中的一份依恋。无庸置疑,他们对家乡那片土地是挚爱的。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远行千里,你还是有根在你的心中萦绕。
漂泊在外,时隔多年,也许说话的口音会改变,生活的习惯也会改变,回到家乡在乡亲们眼里可能像是外地人,即便是这样,根植于心底的故乡情,却是难以撼动。不论何时,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与你相伴。它是游子的心灵安慰。当你疲惫不堪时,无依无靠时,故乡就成了你依附的脊梁,它是你在落魄时的避风港,在你孤独寂寞时,他又无形无声的支撑安慰着你。上下五千年,英雄千千万,有多少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梦想远离故土,却始终情系家乡,历朝历代,又有多少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用自己的诗书文笔,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怀。我想,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会忘却自己的家乡。不论走到哪里,根就会系在哪里,不要忘记生长的家乡。常回家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