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一喉二歌道学•国学•养生
老子读懂了我的内心最深处|我的解读《道德经》(二)

老子读懂了我的内心最深处|我的解读《道德经》(二)

作者: AM行走的糖果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10:35 被阅读167次

文 / 行走的糖果

“老子读懂了我内心的最深处”,这是出自于马云先生的一句话,在读《道德经》的这一点上,马云称得上智者。这句话特别有意思!
如果是不智者,或者说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我会说“我读懂了老子,或者我读懂了老子内心深处”,这的确大言不惭!没有那句“老子读懂了我内心的最深处”精彩!所以我拿来做标题!
上一篇,浅尝辄止的说了说愚见,收到了很多网友赞同,也收到了很多非议,这个不奇怪,老子说了很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我只能继续“无为”,进而“无不为”!
当我想聊聊我对《道德经》第二章的愚见时,我突然感觉到“多言数穷”,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必须提出关于《道德经》八十一章的愚见,以蜉蝣撼大树之力,让经友们活跃起来!
文字金贵,碎语不表,进入正题,看下图

Paste_Image.png

我们还是用议论文的逻辑来理解这个章节!
因为《道德经》已经历经数千年,这几千年中,不乏像我这样的解读者、注解者(当然我只解读,还没有注解的功力),所以有诸多版本,其中字、字数也不一样,所以我尽量搜集贴近老子口吻的表述版本!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句话分两句,每句的前半句很好理解,难就难在后半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必须去下文找,看到“故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恒也”,我们反推过来,就有了眉目。
这里插一句,为什么这么理解,因为这四句话是一个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过程的议论文。(以后的章节也类似)
理解之前,我们首先得有个共识:一、老子是个哲学家;二、哲学家的逻辑脉络都很清晰,所以可以从后文向前推!因为老子在处理哲学问题的表述上,不会说废话!
ok,继续,我对这句话有两种看法,
看法一: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恶的存在;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看法二: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恶没了;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不善没了。(只剩下美和善了)
结合下文的两两事物的共生学说,显然看法二是不太站住脚的,但是看法二却是“天人合一”的终极目标,为什么这么说,不管《道德经》是教授你“无为”还是“无不为”,不管是教授你修身、治国、养生,终极目标都是最大限度的趋向于美,最大限度的趋向于善,所以我才有了看法二,这估计是受到高中数学“正无穷和负无穷”的理论启发!(所以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啊!)
能把“恶与不善”灭掉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是老子也明白,现实中,你是不能做到绝对的“美与善”,所以才有了他的共生学说!就是后面篇章里面提到的“不自生”,这个下一篇具体讲!
为什么选择看法一呢,通过下文的两两共生得出来的,因为现实就是现实,现实中事物不会走向极端,它们只会寻找平衡。
现实就是因为有了恶的存在,所以衬托了美,有了不善,所以我们区别于善,当然反过来说,也是一样。正因为有了美,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恶!
当然作为社会行为准则,我们选择美的、善的,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一句的前面是一系列的罗列,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共生而言的。举个例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就告诉你,尺虽然有优势,但也有劣势,寸虽然有劣势,但也有优势。这个可以解释下“长短相形”,长和短互相映衬出对方!
关键词在于最后两个字“恒也”,这是老子思维里一直贯穿的东西,这就是永恒,什么是永恒,这种相互共生的存在,就是永恒!千万别拆开理解,如果你把上面的两两拆开说,说其中一个是永恒,那是有失偏颇的,与第一章“道可道、名可名”相矛盾,那就不是老子的哲学体系了!


老子读懂了我内心的最深处|我的解读《道德经》(二)

这是一张富有哲理的图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说实话这句我还真没参悟透彻,只能说个一二,见谅!)
通过前面两两共生的论据,得出这句话,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这个我没法阐述,我只能揣测。
面对上面的两两存在,圣人怎么处事呢?那我们得明白,我们处事目的是为什么?圣人处事目的是为什么?圣人是我们之间的一员,所以圣人跟我们处事的目的大同小异,他们处事到底为了什么?
我觉得是为了“不为”,“处无为之事”是要达到“不为”的目的。
举个例子,《时间简史》里有一个叫“熵”的东西,它反映的是某一体系的混乱程度。霍金在其中表达了一个观点是,我们一直努力就是要让这个体系的混乱程度降到最小,所以我们一直去努力做事!ok,这个以“有为”而“不为”!
那么什么是“行不言之教”,有的解释为“不说话的教”或者“不用言语的教”,这个只能说有点片面,我认为“行不言之教”是说在行一种“教”,行这种教的目的,是让你不发声,让你不再发出询问、不再请教,不再问问题,这就是我要推行的一种教!当然不是让你闭嘴,是你提出一个问题,我就解决一个问题,而且你心服口服,你完全明白!所以圣人就是在行这种教!
有头绪了吗?没有头绪回家玩打地鼠的游戏,拿个小锤子,出来一个打一个,这就是“打不打之锤”!再不明白,我只能说别再研究《道德经》了,研究下《金瓶梅》吧!
接下来“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描述了一个客观状态,“不辞”就是“不停”,“不有”就是没了,灭了!简单理解这句话就是:万物按照“生而灭”的规律,周而复始的不停的进行!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综合以上三局,第一句的论述美与善,第二句论述两两相生,第三句论述圣人的教与行,都是为最后一句做铺垫,点出这段话四个句子的宗旨是:唯不居,以不去!
结合上下文,圣人做了“无为之事,不言而教”之后,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但是你不能“恃才傲物”“恃宠而骄”,所以老子又说“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老子这里是指导大家怎么做人,他告诉大家圣人是这么做的,所以你也要效仿圣人,做了事但不居功自傲!
老子之所以塑造了一个圣人的形象,是塑造一种追求,塑造一种信仰,让百姓去膜拜,督促百姓也能行圣人之事,向圣人靠拢!如果百姓都这么做了,整体素质就上来了,那就达到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
老子也考虑到百姓的心理,功成不居确实难做到,一般人的心态是“老子打下的江山,我吃点喝点又怎么了”,考虑到这种心态,老子又说“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这个确实有点“我佛大无私”的精神!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我们不去居功,也就不会失去。这就是一句对的不能再对的废话,你不去争不去抢,那谈什么失去呢?
但是我们凡夫俗子就是绕不出这个漩涡,所以一直生活在你争我抢之中,患得患失,所以老子说了这话,我们觉得“哎,还真是这么一回儿事!”

相关文章

  • 老子读懂了我的内心最深处|我的解读《道德经》(二)

    文 / 行走的糖果 “老子读懂了我内心的最深处”,这是出自于马云先生的一句话,在读《道德经》的这一点上,马云称得上...

  • 老子读懂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 我的解读《道德经》(一)

    一个成功的人,可能读过《道德经》;一个一直成功的人,一定读过《道德经》;一个想去成功的人,有必要读一读《道德经》。...

  • 《道德经》没有权威

    关键词:道德经解读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老子也不行。 今天的菜单: 《道德经》一折。 解读《道德经》,没...

  • 读书分享 202112 《老子道德经注》

    这是今年我读的第12 本书。 《老子道德经注》 页数: 216看到有人说,抄写《老子道德经注》可以提高自己的运势(...

  • 阅读《道德经》来源

    在我没有读《道德经》前,以为《道德经》的写作者是老子,其实并非如此,我个人认为老子是《道德经》的编撰者,起到一个归...

  • 用文心记录生活(三十一)2019.08.07

    修行,从悦纳自己的普通和平凡开始 《道德经》是读抄过几遍的,南师的解读《老子他说》也拜读过,知道海灵格是在《道德经...

  • 同道仁读书会第九届

    老子 道德经 经常听说老子我天下第一,如此! 书中自由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为什么一定要读道德经 《道德经》超...

  • 常道无道 常名无名

    老子:你读过道德经没? 我:读过,读不懂呀! 老子:哪句不懂? 我:第一句就不太懂! 老子:你走过路没? 我:自然...

  • 老子的“三宝”是什么?

    老子说他有”三宝”!《道德经》有一段话: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文章,无论做何解读都是有...

  • 倒读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此篇道德经解读非我个人所写,关于用兵,我对老子的这个观点感到非常困惑,思考很久仍然感觉思路不通。参考多本道德经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读懂了我的内心最深处|我的解读《道德经》(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u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