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阝+夅,降曾在《说文解字:步》当中提过,右侧是两只朝下的脚丫。阝俗称“双耳旁”,在左叫左耳旁,在右叫右耳旁,字形倒是像耳朵,但实际的意义,无论左右都和耳朵无关。
降,《说文》:“下也。” 段注:“此下为自上而下。” 人从土山高处下来,就是降的本义。
阜简体里无论左右都归入阝部,共计有1173字之多,而在《康熙字典》里,左阝,实际是阜,共计395字,“阜”字本义为土山,故从左阝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陵、陡、险、陆、阶等。
邑右阝,实际是邑,从字形上看,邑好像是口+巴,但《说文》中解释:“國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 所以这个口,其实是囗,是国或围的构件,象形。下面跪着的人,在《说文解字:命》当中曾经介绍过,卪是符节,象征着权利和地位。而巴,在《说文解字:爬》中介绍过,巴是蛇,所以此处邑的字源,《说文》的观点是:囗+卪。也有人解释成:上部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我认为解释为人口是不合理的,段注曰:“尊卑大小出於王命。故從卪。”,古代在天子(王)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不同的爵位的封地,也就随地位的尊卑而有大小之别,这些都是由天子册封的,所以解释为卪是合理的,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在《说文解字:命》中也曾分析过。
邑部在《康熙字典》中共计有495字。“邑”字与城市有关,故从右阝的字,本义多与城镇、地名相关,如都、郊、邦、郡、郭、郑、邓等,其中有些是古时的国名,后来变为某地的地名,有的最终变成了今天的某个姓氏。
一路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汉字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紧密的,稍做探寻,就会发现左右逢源,在别的汉字里获得的知识迅速可以应用到当前正在分析的汉字当中。我认为这就是学习说文解字的意义所在。
- 欢迎阅读系列文集:《如何提高孩子读写能力》
- 欢迎阅读系列文集:《语文同步说文解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