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工我们班和六班是在重庆柴油机厂实习,车工、钳工、和总装车间我们都去。厂里的工人师傅对我们很好,那个时候同学们好学,本来厂里规定总装车间里,柴油机的气缸不让学生装,但是师傅们还是让我们尝试。记得有一天师傅带着我去装气缸,提着一个装满机油的铁桶,将汽缸的活塞在机油里面咚一下,然后就噻进了机器。结果后来听厂里的总工程师说,那一个月返工的柴油机特别多,不合格产品多半是我们学生的作为。
我们集体住在下浩的一个学校里。一间大教室里,两个班的女同学都在里面,清一色的地铺。每天晚上,六班的卢长虹同学就要招呼每个班的生活委员去领蚊烟。那个蚊烟是锯木面和六六六粉做的长条型的那种,点起来熏人得很,我们都觉得遭不住,但是蚊子咬起更遭不住。晚上我们还要学习讨论,记得当年大家一起学习人民日报的新篇章,特别讲到了2000年的中国农村将是令人羡慕的美好景象,团支书李其光就对我们说:“我们毕业后就到农村去,你们这些不去农村的城里人,等到了2000年后,你们就只有羡慕我们的份。”
打靶训练(图片来自网络)当年我们不但学工,还要学军。我们在六公里的351军库学军,住在八公里的110中学。学军嘛,当然要打靶了,我们可是打的真正的子弹。训练的时候很辛苦,特别是到中午时分,大家集合从山下的操场爬到山顶的食堂吃饭。到了山顶,还要集合一次,而且要绝对安静,一次我们好不容易站好队了,解放军班长一声口令:“向右转,”眼看我们就要奔向食堂了,一个同学的肚子叫了一声,大家没有忍住笑了起来,解放军班长一声:“立定,向后转,跑步走,”我们全班同学又跑到了山下。唉!
一个月的太阳晒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像黑煤球了。我们一边参加训练,还一边排练文艺节目,学军结束时,我们为部队战士们表演了一台据说是十分精彩的节目。
高一学军留影马老师是体育老师,我不是体尖,但是对马老师印象深刻。马老师的幺女儿马渝南和我同班,恰好我们又是同桌。刚刚转学的我,不认识班里的同学,她对我很客气,我们也比较谈得来,渐渐地走得比其他同学要近一些。一次,渝南叫我去她家里吃饭,她说:“我爸爸说去把亚君叫来一起吃饭,我今天炒个回锅肉,我炒的肉味道好”,那一次我去了马老师家里,渝南的妈妈方老师是南山路小学的老师,也是非常和蔼。就这样,高中时候,我经常去渝南家里,渐渐地和她的大姐二姐三姐都认识了。马老师生病的时候住在重医附一院,那一次我说好先去看马老师,然后再上山回学校。宣传队的老师听说我要进城,就请我给学校带一些化妆的颜料,我进城后,先去买颜料,哪知买完颜料后身上的钱就没有了,只好空着手去看马老师。至今一想起这件事情我的心里就非常难受。
当年教我们英语是张家琴老师,印象中的她,白皙的皮肤,一件蓝色对襟衣服罩在身上很合适,一双丹凤眼,有点像潘虹。有一次高76级的聂莎约我去张老师家里玩,到了邮电学院宿舍张老师家里,聊了一会,他们夫妻二人就泡豆子推豆花给我们吃,那一次和聂莎饱餐了一顿。
石磨豆花(图片来自网络)高二教我们化学是李新奇老师,他讲课有点像说相声,他讲丁达尔现象的时候,在讲台上弓起背,躲在门角落,然后夸张地演讲:“在一个夏天的早晨,你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一束光线穿过门缝,你看见......,”非常生动,我立马想起小时候暑假在家里扫地的情景,也记住了“丁达尔现象”。
很有幸,我的高中班主任涂一高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班主任,他对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很关爱,从不厚此薄彼,也不说重话,哪怕学生很调皮。记得他到我们家里家访时,我一般不会去听他对我爸爸说什么,倒是很自觉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老师和家长。涂老师走后,我爸爸有点高兴地对我说:“你的老师说你们班上有几个同学数学很好,其中就有你。”
毕业39年后,我再次见到了涂老师,90岁的他仍然精神矍铄。听他女儿告诉我们,那一年他还去参加全国麻将比赛,居然拿到了冠军。他乘飞机过安检时报警了,安检人员一看,原来他怀里揣着麻将冠军的奖杯,彻底把小伙子逗乐了。涂老师还告诉我炒股如何不赔的秘诀,到底是著名的数学老师。
高二时,有一次我们班有几个文学爱好者在一起聊天,怎么就聊到了办一份刊物,然后我们就起名“学习简讯”,小报的稿件是我班的同学投稿,陈静思同学的字写得好,他就负责在钢板上刻蜡纸,然后拿到学校教务处去油印,竟然还出版了两期。后来被老师看见了,这还了得?你们自己就办刊物了?不行的!好在学校没有追究责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975年6月底,我们高中毕业了,大部分同学都准备下乡,我因为姐姐支边,就留在了重庆。7月的一天,我从火车站坐缆车到两路口,铃声响后,缆车缓缓地向上移动,当缆车爬到中间时,突听对面的缆车里有人喊我的名字,一看,是我班的同学熊玉江。他大声说到:“杨亚君,我今晚的火车到成都,我从成都下乡。”边说边向我挥手,我目送着他缓缓离去。那时我也很茫然,别人毕业后可以下乡,我不可以,可我留在城里做什么呢? (完)
高中毕业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