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日更首次突破三千字,有点小小的惊喜。
最近恢复清晨写作,所以每天保持三篇,每篇字数在八百以上,基本仍然是去年的正常进度,比较平稳。
昨天不知不觉写了四篇,也是第一次。第一次写四篇,第一次突破三千字。
去年曾经想突破三千字,可是太累,没有实现。昨天并没有想突破什么,只是想写,仿佛水到渠成,得来全不费工夫。
“功到自然成,急不得”。学生时代说这样的话,是别人的话。现在说这样的话,是自己的感受。
十多年前读林清玄老师的文章,说他年轻时练习写作,每天必须写够三千字。
我感到很不可思议,因为那时候我还不会写作,感觉写文章很难,感觉三千字超出我的想象力。
贫穷限制人的格局,愚昧也能给思维画一个边界。
虽然我写日记,可是那些流水账没有文学价值,思想价值,那样的写作不是真正的写作。
当时的年龄,水平,思想境界,只能写成那个样子。真实,也许是它唯一的价值,最大的价值。痛苦不堪,一地鸡毛,生不如死,是那时的生活实相。
有时也能进入潜意识,洋洋洒洒,千言万语,可是写出来的都是以前读过并记忆的东西,都是别人的见解,没有自己的加工,创造。
四年前用手机公开写作,每日一二百字。第二年每天四五百字。
2017年用美篇写作,每天三篇,字数都在三四百。
2018年六月彻底转移到简书写作,因为许多官方专题都要求字数在八百以上,所以我强迫自己往八百字冲,每天依然三篇。
2016和2017年,我的写作观念是“别人说过的话我尽量少说或者不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我尽量多说”。
因此文章很深刻,精炼,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简到不能再简。
但是也有缺点,就是干巴巴,道理翻来覆去,无法拓展。没有人情味,没有具体事例,有些人说是“味同嚼蜡”。
2018年,为了进入简书官方专题,我开始把文章往长写,怎样能够写长就怎样写,任何题材方式都可以尝试。
甚至使用了用浏览器下载资料,复制,粘贴,综合,整合,汇编,等等方法。
甚至把自己以前在美篇中发过的文章挪到简书,或者在过去的日记中寻找素材。一百万字就是这样实现的。
虽然向往一百万字,知道一百万字是一个坎,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写作,有没有天赋,可是也没有给自己定具体目标,什么时候完成。只是凭热爱和兴趣不停地写,慢慢地写,但是不能中断。
回顾今年的手机写作,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慢慢前进,逐步上升,过度,没有着急过,没有什么三分钟热度,一直不冷不热,不温不火。
年轻时做事情急功近利,爱好太多,精力分散,所以不能制心一处,聚精会神,持之以恒。
人到中年,小渐渐沉下来,给自己减负,放下许多不重要的爱好,只保留几个与修行有关的爱好,比如写作,打坐,写字,弹琴。其中真正雷打不动的只有打坐和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