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爸,我妈呢?”
爸爸每次接电话那可是相当及时,而每次我都是同样的第一句话:“喂!爸,我妈呢?”真的是不由自主、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老爸每次都乐呵呵!
——“你妈在……”
——“爸!让我妈接电话!”
电话n个打不通,妈你到底在干嘛?
每次给我妈打电话、发微信都接不到,微信语音通话更别提了。
电话终于在“嘟嘟嘟”的最后几声接起来……
——“妈你在干什么啊?怎么才接电话?”
——“我在炒菜没听见。”
——“我刚刚去串门没带手机。”
——“家里来客人没注意听。”
——……
反正每次都有800个理由等着回我,还不带重样。
“你得多吃饭!看你瘦的!”
反正这是我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哪怕是怀着女儿最胖到了135斤,妈也总得再加上句:
——“怀孕有哪个不胖的?人家隔壁都160
多斤!圆滚滚的多好看!”
我的天呐!
我亲爱的妈妈!您还让不让我吃饭啦!一听到160吓得我赶紧放下手中的筷子。
应该不只我一个人担心“生娃儿肥”吧!
“一定得穿棉裤!”
在我们北方的冬天,穿秋裤那是秋天做的事。到了严寒三九,那反正如果不穿毛裤、加绒裤、羽绒裤等超级厚的衣服,出门三分钟绝对冻的想哭,反正谁冷谁知道,只不过家里是绝对的暖和。
我每次回老家都恨不得抱着暖气片,只可惜是竖着放,要不然我早就躺上边了。
——“你穿少了,一定得穿棉裤!”
对!你们猜的没错!妈妈说的就是手工缝的那种棉花棉裤。小时候可是没少穿。保暖轻便一级棒!
可现在还有谁穿棉裤?东北人都不穿了吧!为了给让亲闺女保暖也是操碎了心啊!
“喂!妈……喂……”电话任性的讲不完就挂!
——“……”
——“……”
——“喂!妈……”
嘟嘟嘟……
我话还没说完呢!
真是又气又急!还没说完就挂电话是个什么鬼?
不解气,再打过去。
难道每次事情讲不完妈妈就揣摩透了?还是给我省电话费?
妈妈呀!还能不能愉快的在电话里说个话了?
“我和你爸过不下去了!”
这句话仅次于让我多吃饭。
——“你爸就不能让着我点?天天惹我生气?气的我胸口疼,反正是过不下去了。”
——“那你和我爸离婚吧!”
——“这……”
此时话风一转。
——“其实你爸他也挺疼我的。早晨早起做饭做家务,不用我洗衣,人也勤快,老实本分……”
反正回家时,我总得给这老两口调解调解“家庭纠纷”。
天天拌嘴,还不忘吃饭时给我爸倒一杯他爱喝的酒。我爸现在退休了,妈妈下班回家就能吃到热乎可口的三餐。
这就是老夫老妻的日常。
有争吵、有矛盾,有气的跺脚快要过不下去的时候,也有谁都替代不了彼此的关心与陪伴。
并不是谁离开了谁不能生活,而是这三十多年的点点滴滴,早已内化成他们最真实而平淡的生活。
“这些我不爱吃!”
我和女儿的最爱就是鱼,各种鱼,女儿这方面还真是随我,哈哈。什么红烧的、酸菜的、麻辣的、油煎的……
妈妈最擅长做油煎刀鱼,外酥里嫩。小时候吃鱼的时候必须把馒头再放在煎锅里沾一沾那煎过鱼的油,再就着鱼吃,满心欢喜。这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所以,吃油煎刀鱼是回娘家的必备菜。每次一大盘鱼都被我们娘俩儿“扫荡”的所剩无几。爸妈开心的看我们吃。而每次让爸妈吃他们都是要么说不爱吃,要么就少吃一点。
直到有了女儿我才懂这种心境。
看着自己的孩子快乐的、大口大口的吃饭,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来!姥姥的红包!”
女儿刚满五岁,满月、百日、过生日、过年,所有的纪念日妈妈都会送上红包。
我知道这是妈妈的心意,也明白根本拒绝不了。因为这是她爱女儿疼外甥女的一种方式,而不是送出的红包里的数字。
每次回妈妈那里,我都会跟女儿说:
——“妈妈想姥姥姥爷了,我们一起去姥姥家吧!”
——“好啊好啊!好开心好开心!妈妈我也想姥姥姥爷了,很想很想呢!”
这——就是亲情的传承。
“看看你家乱的!”
——“看看你家乱的?”
——“额……”
——“这个得洗出来……这个得这样放……你看电视柜上的灰……”
每次妈妈到我家,扫地拖地、做饭洗碗、哄娃儿陪娃儿……我恍然间有种还没出嫁的错觉。总是做我们娘俩儿最爱吃的饭菜,蒸好能吃半个月的馒头包子,出门买东西非得让我留下……
是不是每个妈妈都是天使?
反正我的妈妈是!
想知道妈妈在妈妈的妈妈面前是怎样的吗?
去看望姥姥,妈妈瞬间变成“老小孩儿”。
姥姥会用疼爱的眼神看妈妈吃饭,会嘱咐妈妈多吃点,会说少操心生活多注意身体……
妈妈会因吃姥姥做的菜一不小心就吃撑,说话时像小时候般语气,会是最最放松的各种姿态……
这不就是我和妈妈相处时的情景吗?
写到这里忽然泪奔……
妈妈有时也是个需要疼爱、需要关心的“孩子”啊!哪怕肩上的责任再重,烦心事再多,见到自己的妈妈就会自然卸下了浑身的“盔甲”,就像小时候一模一样。
只要有妈妈在身边,便会感到心安。只要想到妈妈,背后永远都有无穷的力量。
我们的妈妈比天使更伟大!
请一定一定要善待她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