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中国传统文化艺海
“重”量级小茶盏,姿色迷人,为斗茶而生

“重”量级小茶盏,姿色迷人,为斗茶而生

作者: 正广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14:36 被阅读6次

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其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大路后门、源头坑、牛皮仑、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庵尾山(又名庙尾山)等处山坡上,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

宋 建窑鹧鸪斑盏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特别是1960年10月、1977年夏、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1991年10月至1992年4~7月的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了10几座龙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以及窑具、工具标本,为研究建窑的烧瓷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南宋 建窑曜变天目盏

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当时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兼烧少量黑釉瓷。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多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处斜;少数为实足(小圆碗类)。造型古朴厚重,手感普遍较沉。有敞口、撇口、敛口、束口四类。

宋 建窑油滴盏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

建盏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之声,俗称“铁胎”,极为压手。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

我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三国时期民间就有饮茶的习俗,至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无不喜好饮茶。

王安石在《议茶法》中称:“茶之为民用,等于料盐,不可一日以无。”当时斗茶之风颇盛。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宋代的茶叶通常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沏以沸水,水面会沸起一层白沫。斗茶者先要斗其茶色,以青白为胜。其次斗其水痕,以茶汤在茶盏周围沾染一圈茶痕,先退去者为负。黑釉茶盏衬托白色茶沫最适宜斗茶,因而受到斗茶者的喜爱。

南、北方瓷窑大量烧制黑釉茶盏,尤以福建北部地区最为突出,福建建窑黑釉茶盏一度曾为宫廷御用。

宋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高9.6cm,口径16.2cm,足径4.9cm

器口内敛,腹部渐收,底圈足。通体施黑釉,盏里施满釉,盏外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黑色。器里外口沿釉色呈黄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状。

此茶盏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阳窑器物。

北宋时期因宫廷盛行斗茶之风,所以这种胎体厚重、釉色漆黑似铁的茶盏流行一时。

在这种茶盏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状的黄褐色条纹,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兔毫纹属于结晶釉的一种。

宋 建窑 黑釉兔毫盏

通高6.5cm,口径11.5cm,足径4.2cm

弇口碗,口沿外缘向内束收,深腹、小圈足。釉施不及底,旦露深褐色粗厚的器胎。足外壁无釉,足内则浅凹,并深刻一“律”字楷书。

釉色乌黑浓稠且流动性大,外壁垂淌至近足处,内底积厚釉,口缘则薄釉而形成特征的“褐口边”。

碗身里外均有结晶析出的青黄色细密线条,随釉流动,深茂相杂,宛如秋兔的毫毛,故宋人称之为“兔毫盏”。

宋 建窑 黑釉兔毫盏

相关文章

  • “重”量级小茶盏,姿色迷人,为斗茶而生

    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其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

  • 斗茶

    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 斗茶品 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首...

  • 【茶系列】学习笔记本之——茶托

    茶托,又称盏托、茶船。 其用途,是为放置茶盏的承盘, 以承接茶盏防烫手之用, 后因其外形似舟, 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

  • 欢迎大家品鉴赐名

    掌中茶盏待松风, 松风遇茶自相融, 相融自在茶盏中, 盏中茶香斟英雄, 英雄笑谈品掌中。

  • 余味苦涩

    爱吃茶之人,懂生茶的美。普洱生茶,苦味重,涩味足,绵绵不尽的回味伴着回甘,伴着幽香,伴着无穷的追忆。 茶盏之余,拿...

  • 为茶而生,与茶终老

    15岁第一次喝乌龙茶,变爱上了! 第一份工作卖茶,一干7年。 人生第一次创业,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茶馆。 10来年...

  • 奈可|一杯茶, 是我为你准备的整个夏天

    因为爱茶,所以提起茶的时候,会很认真,很敬重..... 为好茶而生,为传承而存,今天小世界第一次来系统的为大家讲讲...

  • 江泳讲透《茶疏》29:精巧的喝茶器具-茶瓯

    原文: 瓯注 茶瓯(ōu),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耳。 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定...

  • 茶盏情

    《茶盏情》 文/朱钢(山城) 喜得两茶盏, 柴烧各有形。 谁人知窑变, 入世有瓷灵。 茶藏山林处, 杯随岁月萍。 ...

  • 《夏日红颜》

    云母屏上烛光浓, 风韵姿色迷万重。 粉嫩红颜羞见客, 香衾暖炉小阁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量级小茶盏,姿色迷人,为斗茶而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gg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