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在多伦多,忽一日听闻即将新开一家武汉热干面店,地点就在Yong-Finch!正是3月底四月初咋暖还寒之际,这消息便如一夜春风令我心情大好起来。多伦多被国内人民称为“多村”,意即由许多村庄组成的大农村,几条大路连接着这些大大小小的村庄,最著名的是Yong st,华人称为央街,央街从安大略湖边一路往北,全长1896公里,号称世界上最长的街道。Finch是与Yonge相交叉的一条交通要道,这一带多民族混杂,沿街各种风味餐馆梅花间竹般林立。
关山囗小吃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开业那天,我便约了一位师妹一同前往。店面不大,摆了三张桌子,人不算多,我们还能坐到一张靠窗的桌子。拿菜单一看,可以选择的品种还真不少,武汉小吃几乎都有,我们一人点了一份热干面和一碗藕汤,另外单点了一份豆皮。然而接下来吃的过程却是一种煎熬,那份豆皮只咬了一口就吐了,不知啥玩意。那碗藕汤由藕、排骨和汤组成,像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三个家伙被硬凑到一块。也就那碗热干面勉强能吃,但也相当勉强。临桌的两个武汉人还点了面窝和糯米鸡,也都说没法吃。我忽然开始怀念起武汉来,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华工门口小吃店的情景,那时我有没有带女生去过小吃店?我努力地回想,但记忆空空,绝无痕迹。在毕业三十年即将来临之际,我第一次生出大学四年光阴虚度的感慨。
关山囗小吃店大学四年我都住在南二舍,那是栋老楼,印象中没一个地方、没一样东西是新的,所以去东边西边的老乡朋友那玩时,看到他们全新的宿舍、全新的铁架高低床什么的,每次都很羡慕。住在南边唯一的好处,是离学校大门近,出宿舍楼往西上几步台阶,就能看到学校的主教学楼,楼不高但很长很宽,明显是五十年代苏俄的风范。主教学楼的外面有著名的主席像,主席面南挥手致意,眼神所至,是学校南大门。南大门是学校的主入口,大门设计很朴实,挂了块“华中工学院”的牌子,是主席的字,但应该不是主席亲自题写的,算是那时被鼓励的一种“盗版”行为吧。校门口是两条交叉的大道,横着的是东西向的珞瑜路,正对的是南北向的关山大道,所以学校门口就叫关山口。说是大道,其实也不宽,也就能双向过两辆车吧。关山大道再过去一站地,是关山,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镇子,镇上有一些娱乐设施,电影院、录像厅和租书店啥的,是当年我们周末常去消遣的地方。
小吃店坐落在关山口的西南角,一排,有两家或者三家店,之所以说是或者,是因为我记不清楚做热干面的是不是单独有家店。记忆这东西,沉淀多年以后,会精简为一些画面,譬如说我的吃热干面的记忆画面是:阳光灿烂,一张很长的案板,是木板包了层生铁皮做的,在阳光下发白光。好多人站在案板前,当然不是闲人,是等着吃面的人,在看服务员揉面。那面是煮熟过的,比一般面要粗,服务员会在案板上撒些香油,然后把面放在案板上揉。面沾了油,又在不断的揉搓中让油渗入了进去,渐渐变成了金黄色,阳光照在上面亮亮的。揉好的面会被放进一个竹编的漏勺中,很快地在滚水里抄一抄,然后倒入碗中,浇上切细的榨菜和芝麻酱,那芝麻酱是被兑稀的,用筷子一拌,很快和面融合到一起,可以再放点辣油,味道更丰富。吃的味道是怎样的?无法形容,记忆可能存储不了具体味道,记忆存储的是一种感觉,那是一种让你回忆起来会口中生津、很想马上能吃到的感觉。
关山囗小吃店天冷的时候,或者下雨的时候就见不到热干面摊子了,我们会去旁边的两家店,往西一点的是家豆皮店,那家店的豆皮味道不错,我一直以为不比老通城的差。但记忆中去吃的次数不多,原因是做豆皮的时间长,等着的食客又多,所以如果不是周末或者上午没课,一般是不会去的。当然豆皮价钱贵是另一个原因,那时候大伙现金流都不太好。另一家店最大,正坐落在拐角处,在珞瑜路和关山大道上都开有门。店里品种丰富,面窝、糯米鸡、油条,都有,还有一种叫鸡冠饺的,是用面包了肉放到油锅里炸出来的,形状有点像鸡冠。我对这鸡冠饺挺怀念,总记得里面那块肉特别大,那时我人特瘦,缺油,对肉情有独钟。但那家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另一种小吃。
关山囗小吃店我第一次进这家店,是从它的东门,也就是关山大道上的那个门进去的,进门的左边是个收银台,在墙上挂了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水饺多少钱、北方水饺多少钱,当时很纳闷,一问才知水饺是馄饨,北方水饺才是水饺,这便是上大学长的第一个见识:饺子未必是饺子,馄饨可以不叫馄饨。
进门的右手边专门辟了一块地方用来包水饺。几个服务员围着一张桌子,桌子中间放了一盘肉和一个空盘,每个服务员面前放了一叠馄饨皮。那肉被调得很稀,不知掺了几多的面粉和水。我们老家包馄饨是用稍微有点宽度的竹签,一下可以刮一团肉,这里是用筷子,一根筷子,筷子头在肉上点一下。没错,是点一下,这样只在筷子头上粘了些少的肉。筷子头再在馄饨皮上点一下,便粘起一张皮来,用手一拈便扔进那个空盘。这包水饺的速度真是极快,不一会空盘子便堆积如山。把这一盘水饺倒入滚水煮,不能煮太久,煮久了就散了,其实不煮久也是散的,装在碗里就是一碗馄饨皮汤,间中飘了几颗芝麻大小的肉粒。这实在谈不上是可口美食,也就能填饱肚子。但就在这碗水饺递到我手里之前,服务员会往上面撒一把胡椒面,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把胡椒面。这世界经常会被一些微不足道的、容易被人忽视的小东西所改变、所颠覆,就像这把胡椒面。我吃水饺的记忆一定是在冷天,外面下着雨,甚至雪,腾腾的热气把胡椒面迅速带入我的鼻孔,我在刹那间神清气爽,眼含热泪,觉得天下美食莫过如此。
关山囗小吃店关山口小吃店是我们大学四年很多个早上的美食天堂,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连续的这样几幅画面。第一幅画面,上午第一节课,安静的宿舍,大部分同学都上课去了,我躺在床上还睁不开眼,宿舍里肯定不止我一个人,至少还有另一个仁兄,我不会一个人逃课,那让我有负罪感。第二幅画面,第二节课,我们的身影在小吃店闪现,好像在吃各种东西。第三幅画面,第三节课,我在阶梯教室里听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我觉得他讲的和书上的匹配度极高,几乎一模一样,这让我那吃饱了的身体有些疲惫,我趴到了课桌上。第四幅画面,第四节课快上课之际,我抄起书包,飞也似的从教室后门奔出,同样我不是一个人,我一个人绝对不会这样做,那让我有负罪感。我们奔向同一个地方,东一食堂,那里的冬瓜炖排骨在召唤。我们必须跑快一点,再晚一点就没啦。
我这么说出来确实有点不好意思,一般来说我还是一个不坏学生,一般还是都会按时去上课的。但按时上课的那些我都不记得了,我记得的都是些懒散的、贪吃贪玩的画面。但既然是回忆,就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瞎编,所以我就把我回忆中的这些画面都如实记录。
关山囗小吃店我大学记忆里的第一幅画面是新生报到的那天下午,阳光明媚,我走进分配到的宿舍,宿舍里只有一个人,他正爬在高低床的上铺在擦窗户,感觉到我的到来,他便回过头来笑着和我打招呼,那是一张少年的脸,那笑容还带着稚气,在窗外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暖。三十多年过去了,那少年已是体型大变,脸型也大变,但他的笑容从未改变,一如当年。我的笑容也没变,我们所有人的笑容都没变。
阅读 648
写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