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经通论》里,今文学家称孔子为“素王”,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他们认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整理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六经是中国文化的特殊的最高的特殊的形态,现代人做人和立国的基本精神依据)大部分乃孔子所作,里面固然有前代史料,却只是他托古改制的工具。孔老师看重的不是文字事实,而是微言大义,因此,读六经不能只看表面文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1054/0b651f1ae8f9014b.jpg)
《通论》里还收录了一篇重要文章,很有时代意义-《春秋与春秋学》。本书成于抗战时期,书中有两句:中国儒教的经典有两部怪书,《易经》和《春秋》。《易经》我没读过,听说很深奥,很五花八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大于《春秋》,但是后来沦为少数人研究的东西,而《春秋》至今还在被很多人利用。 作者说:近年来(抗战时), 有些莫名其妙的‘儒教徒’想建立新的道统,他们硬给孔老师套上时装,让孔子一方面继承尧舜禹,文武周公的衣钵,一方面又作当代政论家的先遣队,也就是自创了一套他们自己的儒学,这样不仅蒙蔽了孔子的真相,还篡改了中国的古代历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1054/3bd843c65121430c.jpg)
这个思想的来源就是《春秋》。日本侵略者一手拿着锋利的现代武器,一手捧着发霉的古代经典,从中国东北一路杀将过来,说是在提倡东洋文化,施行王道。他们读的什么经书呢?不也是春秋大义么?孔子的《春秋》竟然成为鬼子和汉奸的理论,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春秋》是喜欢“托古改制”的今文学家最喜欢的经典。里边的微言大义,将古代的东西加以改造,成为以古制今的权威依据。其实《论语》里边也有很多孔老师开明的例子:或曰: 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说,用恩德回报怨恨,咋样?孔老师当时就回答,那什么来回报恩德呢?我们要用正直来回报怨恨,恩德来回报恩德)。这里的正直用白话说,就是该咋样就咋样,一味委屈是求不来全的,和谐很多时候是斗争来的,并非忍让来的。此所谓真真的微言大义也!《群经通论》还要再读几遍,有的地方还不是很懂。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1054/bc7bd9e8d1ffd93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