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200天群英会5000+持钻作者创作园韶华易逝
836.《曾国藩家书》: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子孙贫富各有天命

836.《曾国藩家书》: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子孙贫富各有天命

作者: 亦然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10:44 被阅读0次

自古以来,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尽可能让自己的儿女过上好日子,因此总会想方设法为儿女留下些什么,或者是钱、或者是权、或者是名。

而曾国藩却始终坚持相反的态度,他认为,不能给儿女留下太多钱财,否则儿女就会变得懒惰,养成骄奢淫逸的恶习。

01 富不过三代

在曾国藩看来,人一旦因为父母留下的钱财而心生懒惰,就可能会遭受饥寒的危险。曾国藩在多封家书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他曾说:“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自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这种观点是曾国藩通过人生阅历总结而出的,他看透了世间的穷困和富贵,总结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富贵人家的子弟通常会骄奢淫逸。

越是家庭条件好,越不能给子孙太多银钱,否则就会养成他们奢侈的习惯。奢侈会导致懒惰,随后会导致放荡,最后会使家庭一败涂地。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以偏概全之嫌。

02 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曾国藩在《禀父亲·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中,向自己的父亲详细阐述了居家之道。

“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懒惰。”

他强调人生要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生活在乱世之中,居家之道,首要的一条就是不能有多余的钱财。财产多了,人就会面临灾祸,就会过于安逸和懒惰。

“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曾国藩列举了“经常走路,不骑马坐轿,登山锻炼身体,不积蓄钱财”等现象,来说明人应该如何避免安逸和懒惰。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曾国藩对于生活和钱财是十分自律的。特别是对于钱财,对于修身养性,都有自己的主张。

他反对子孙后代过于安逸和懒惰,希望他们能够多经历劳苦,从劳苦中锻炼心性,培养品格,最终成就美好的人生。

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后辈的期望。

03曾国藩对子孙的俭省

曾国藩一生中对子孙都很俭省,他曾经规定给女儿的嫁妆最多只能有二百两银子。

曾国藩的前三个女儿的嫁妆都是这个数目,在第四个女儿出嫁时,欧阳夫人仍然只给她准备了二百两银子。

曾国荃听说之后不敢相信,亲自查看之后发现真的只有二百两,他认为这实在是有些寒酸,于是便自己又出了四百两。

不仅在嫁女儿上节省,甚至在儿子娶亲上,曾国藩也十分节省。他曾经派人送二百两银子回家,让儿子和侄儿一人一百两,用作婚事的花费。

曾国藩身为朝廷高官,却只用一百两来办喜事,实在是十分难得。这与现在有些明星、富人动辄用上千万来举办婚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曾国藩一生节俭,去世之后也没有给后代留下太多的钱财,但他却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人生哲理。

04 子孙贫富各有命定

咸丰九年年末,在九弟曾国荃的操持之下,人口众多的曾氏家族终于分了家。

由于这时曾国藩的父母都已经去世,因此作为正房的黄金堂,便自然成为了长房长孙的住所。曾国藩长期在外当官,欧阳夫人便带着儿女七人住在这里。

按照古代的传统,虽然分了家,如果有兄弟长期在外做事,那么留在家中的兄弟则有义务照顾其家属,当然如果做重大决定时,也有权利发表意见。

曾家兄弟中有三人都在外打仗,留在家中的四弟澄侯便成了曾家的大家长,他管理着整个曾家的各项事宜。

欧阳夫人想要买地建房,既然已经分家,其实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曾国藩却坚决反对。

在《致诸弟·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中,曾国藩就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态度十分坚决,甚至说如果真的要买田建屋,那么他死了都不会安宁。

“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私产多于五马冲倍蓰什佰,亦仍归于无饭可吃。兄阅历数十年,于人世之穷通得失思之烂熟。”

子孙的贫富,由各自的命运决定。如果命里有富贵,尽管没有私产也一定会有饭吃。如果命中注定要贫穷,虽然有私产,也会逐渐败落,最终导致无饭可吃。

曾国藩觉得,如果局势安定,那么家里吃穿不愁就可以了;如果局势动乱,那么田产和房屋越多,受到的指责也就越多,钱财越多,危险也就越大。

曾国藩的这种观点虽然十分高尚,但却很难被家人接受。欧阳夫人和几个弟弟都反对他,九弟曾国荃甚至早就盖起了华丽的新房。

曾国藩这种做法与他一生所坚持的“勤俭”二字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家中买田起屋会增长子弟的骄傲和淫逸之气,而勤俭是家族兴旺的基础、做官清廉的保障。

不过后来曾国藩自己也有所动摇,同意家中修建新房了。

同治六年,在欧阳夫人和儿子的操持下,曾家建起了富丽堂皇的富厚堂,只可惜曾国藩自己从来没有住过。而这也让他最终真正践行了自己的主张。

相关文章

  • 836.《曾国藩家书》: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子孙贫富各有天命

    自古以来,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尽可能让自己的儿女过上好日子,因此总会想方设法为儿女留下些什么,或者是钱、或者是权、...

  • 《曾国潘家书》读书札记

    曾国潘家书 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

  • 20190405左侧面曾国藩的收入和支出第六七八章

    浅谈曾国藩对家族的影响及子孙后代的考虑。 咸丰五年,曾国藩给弟弟曾国潢写过一封信,心中说: 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全书总结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以曾国藩的家书入手,主要来写曾国藩如何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等方面指导曾...

  • 收藏的魅力3 曾国藩家书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家书 昨天在琉璃厂,看到高老师这...

  • 《曾国藩家书》

    今日开启新书《曾国藩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今天读《曾国藩家书》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章是“天地之道,刚柔互用”...

  • 勤俭

    勤俭——乃持家之道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非常善于持家之道,他不仅身...

  • 100天Day46家训传承(二)

    曾国藩家训里讲了三个要点: 不给子孙留财,要给子孙留书;保持家风不变,继承星冈公的光荣传统; 家运兴衰不可忽视。 ...

  • 历史系列 - 《曾国藩家书》 :做人的正确原则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一、读书摘要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36.《曾国藩家书》: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子孙贫富各有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rj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