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悅己读书散文
梦啼阑干 吟啸徐行——在文字里久别重逢

梦啼阑干 吟啸徐行——在文字里久别重逢

作者: 栗子栗子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23:21 被阅读152次

    《甲骨文—一次占卜当代中国的旅程》书评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越深者,其哭泣越痛。——《老残游记》

          《甲骨文》这本书描写了1999年-2004年间中国历史文化历程和社会变迁,读起来让人激动不已。它涵盖的内容之广,纪录的社会层面之杂,极其丰富有趣,作者的观点感想也体现着一种对文化和人性的慈悲理性宽容的思考。比如当他看到深圳野生动物园里,人们举起枪支向鸟类射击时。他写听到枪声和女人的尖叫声时,会让他想起海明威的作品,只不过里面的狩猎场面,动物是不会被捆绑的。句子戛然而止,不会再多写一句。

          何伟(PETER)用他的记者的身份游离客观的纪录各类人事,细节和线索刻画的非常完整,使得在时间的铺陈下显得立体深刻。读书时会有痛的体验,比如一些历史或敏感性事件带给民族和个体的伤痕,比如城市一夜崛起带来的迷茫和驱利主义,这些感触是因为受文化所化,必感痛苦,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所受之苦痛亦愈深。

          书里他描写了很多人。有他的学生willy和Emily。那个机灵早熟的男孩,去了江浙一代发展,在温州伴随着城市成长。那个不甘心舒适生活的女孩,追逐改革开放的热潮去了深圳,游离于深圳的夜生活,工作在发展迅猛的城市中。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维族人波利特,最后终于去了美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异乡人。自杀于文革时期的陈梦家,通过微小细节,追溯他完整的一生。性格坚毅的导演姜文,拍了部《鬼子来了》,片子虽然被禁了,但心中却仍然有很多想法要通过电影表达。在人物的故事描写下,也穿插描述着新中国之后所有的敏感性事件。历史、人物、观点融合成一次文化的探索与询问。他在故事中也写道:“自从我开始搜集陈梦家的生平材料开始,我已经知道一切太晚了,他的故事已经随着过去的政治斗争消失了,他属于消失掉的一代人。可是渐渐的,在寻找这些逐渐消失的记忆过程中,我越来越佩服那些幸存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失败了,但是他们没有丢掉他们的尊严,冥冥中他们那种理想主义的一点星星之后居然存留下来。我在Emily、Willy这些年轻人身上又看到了那一点点光芒,在这个时代难以抗拒的务实大潮中,他们依然在乎对与错。”

        关于文化和历史,是从中心处看还是从外出看会更理性呢?作者显然是从外部看中国文化,他虽然不想去主观描绘,但作为阅读者难免在书中读到西方思维的痕迹。读类似局外人写的历史,也会让我们反观自己,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是少数人身上还是根上就有问题呢?问题也通常在于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权利中心到反权利中心。当发生错误时,我们是否又有正视伤痛的勇气,和对文化的反思。

          读书时想到两句诗,白居易的“梦啼妆泪红阑干”,和苏轼的“何妨吟啸且徐行”,我想一切答案从文字中来,也从时间中来,这两者有时会掩盖真理,有时会让人妥协痛苦,有时会让人激情振作,但是当人寻找理性的行为本身就拥有一种尊严。读这本书,何不是久别重逢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梦啼阑干 吟啸徐行——在文字里久别重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xv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