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西门江不过是流经合浦的一条普通的江,加上我有限的地理知识,觉得西门江就如同合浦身上的一根血管,连主动脉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一根毛细血管。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这是秘密,对合浦人来说,这也许早已司空见惯,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标配了。
清晨从西门江东路的长廊路过,站在桥栏杆上拍照。水面上有一只小船缓缓逆流而上,一会儿就停在江心。船夫从船板上拿起一根长竹竿,竹竿头上有一个网状的兜,把网兜浸入江水中,然后用力向上拉。网兜里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船夫把这些“收获”倒进船板上的一个容器里,在桥上可以清晰地听见脆脆的响声。虽然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可以肯定是带壳的水产,江边散步的一位老伯印证了我们的猜测,他说应该是钉螺。
渔夫和小船与岸边建筑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红顶的建筑,黄墙的房子,这一切怎么看起来那么眼熟?再向桥的另一侧望去,“古海角景区”的指示牌赫然在目,原来古海角景区被西门江环抱着,从附近的路来来回回走过几次,居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进入古海角景区,也纯属偶然。沿着老街闲逛的时候,看到古海角景区的标志,就沿路寻了过去。这是一条狭窄的小路,两旁的建筑看起来有些凌乱,沿着小路走到尽头,就到达古海角景区。
说是景区,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院子,大门的外面是一副红底金字的对联,上联是:听潮寻梦眺丝路,下联是:怀古瞻天登锦亭,横批的位置是“古海角”三个金色的大字。
走进景区大门,左侧有一处残缺的门洞,与右侧的海角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工作人员说,别小看了这个门洞,它可是景区的“元老”,年代已经很久远了。
我们没有急于进入海角亭,而是先走向海角亭对面绿色草坪上的一尊白色石雕像。我很好奇,他是谁?走近石像,明亮的阳光洒在上面,石像显得更通透干净——不是打扫得干净,是整个石像看起来从内到外清明澄澈。石像身着汉服,左手握一卷轴,右手放在身后,面孔呈沉思状。石像底座上有简单的文字介绍,描摹的油漆已经斑驳,但我还是记住了一个名字:孟尝,东汉官吏。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孟尝与海角亭有什么渊源?走进海角亭,亭中的文字简介揭开了这个谜,摘录如下:据元代廉州路总管伯颜撰写的《海角亭记》记载,海角亭是为了纪念“还珠故事”的合浦郡太守孟尝而建。孟尝(字伯周,今浙江省上虞县人),东汉顺帝时(126-144)任合浦郡太守,当时合浦东南沿海盛产珍珠,百姓以采珠为业,与相邻的交趾郡(今越南北部)通商贸易,交换粮食,但他的前任是贪官,恣意盘剥珠民和客商,滥采珍珠,珠贝无法生存,百姓以为珍珠贝都迁往交趾海域去了,因此商人不来买卖,百姓断了生计,有不少人饿死路旁,孟尝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他到任后,革易前任的弊政,求民病利,很快恢复了珍珠生产,于是商贸流通,民生复苏,人们以为迁徙交趾的珍珠贝又回合浦来了,百姓都称孟尝是神明之人。这即是名垂青史、流芳千古的典故“合浦珠还”。
怪不得合浦有“还珠大道”、“还珠东路”、“还珠广场”这样的道路名称和建筑名称,大概都和孟尝的这个典故有关吧。
海角亭的“角”取“折角”之意。合浦濒临大海,与越南的海岸正好构成一个折角,此处建亭,故称“海角亭”。苏东坡当年从海南儋州被召回北归途经合浦也来这里凭吊过,不知大诗人见到海角亭时是否与孟尝隔着一千多年的时空有过对话?他一定觉得自己不孤独,他走的路孟尝已经走过,留下了路标。他自己也成为后人的路标,让人不致迷路。
海角亭的院中有一株高大的白玉兰,枝叶密密匝匝,院中洒满浓荫。凉爽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驱走了暑热,院中和院外似乎是两个季节。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走出海角亭,夫君正在前面的大榕树下和一位老人攀谈。两人坐在长椅上,从姿态可以看出聊得很愉快。
我从海角亭旁边的小路右转,沿着荷花池转了一圈,并没有去打扰夫君和那位老人,而是沿路继续右转,来到一座轮廓柔和的黄色房子前面。仔细观看房子前面指示牌上的文字才知道,这是廉州中学的前身——艺宫学社的旧址,有“钦廉四属最高学府”的美称。拍照的时候,房子最高处的“廉中”两个字清晰地跳入了镜头。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再往前走,是一座很常见的安全门,栅栏半开着,一群身着同样服装的人从大门外面走进来,他们有的手里扛着三脚架,有的手里举着相机。旅行团?不像。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是廉州中学的校友,来此寻访当年就读时的足迹。他们慢慢走,仔细看,不时停下来,在某个地方指指点点,一定是回忆起了什么。重回母校找寻当年,令人好生羡慕啊!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跟在他们身后,我走到夫君和老人攀谈的树下,夫君很郑重地向我介绍说:“这位老人曾经是廉州中学的一任校长,对这里很有感情。”老人微笑着站起来跟我握手,老人说自己已经83岁了,经常会来这里坐一坐,很喜欢这个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老人还告诉我们,半开大门的院子里就是现在的廉州中学,学堂旧址的对面是原来的图书馆,我们站的位置的对面是海门书院和魁星楼,都有很悠久的历史。说这些时,老人脸上的表情平静安详,像一本装帧朴素的书。我这才发现站在西门江东路的桥上看到的红色建筑是魁星楼。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老人要去吃午饭了,起身和我们告辞——他的家就在附近,很快就可以到家。一个人对这个地方得有怎样的感情,才能令他对这个地方百看不厌?
目送老人走远,我们从半开的大门进入廉州中学校区,在校史展板中看到了老人的照片,记住了他的名字:赵丕常。
从廉州中学的正门出来,我和夫君都很兴奋,我们原以为古海角亭只是一页史书,孟尝是主角,苏东坡是注脚,却没想到它是一本书,很厚,一直写到现在。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七)一条有故事的江之东坡也是后来人2018.08.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