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与哲学》是梁漱溟先生的著作,先有熊十力先生称之为“中流砥柱”,又有牟宗三赞其为“深造自得之作”,其在文人学者们心中的地位不言自明。这部作品从出版以来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哲学,文化,以及政治领域不乏学者深入挖掘其价值,甚至其关于人生路向的观点还引发了不少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而联系到梁先生对教育领域的独到见解和令人无法忽视的作为,我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拜读此作,亦有所悟。
1.正确面对东西文化差距
“教育的本意,是要把人们养成有本领有能力;如果要使一个人有本领有能力,就非要发展他的耳目心思手足不可”,这是梁先生的名言,很好的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而在《东西文化与哲学》一书中,这种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体现在其对东西方文化在对科学,自然,以致政治体制的比较中。
梁先生着力抨击了一般人对东西文化之调和,矛盾的态度,即“认为这问题还远的”,“随便持调和论的”,“以为无从研究的”。准确的说这些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东西方在文化教育上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中存在巨大差异时,即欣羡于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也对中国当时的教育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反思,却始终缺少直视差距的勇气和针对差距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的魄力,对此种问题还是有逃避问题之嫌,而梁先生以几乎是犀利的语言总结出常人面对此差距的态度,并一一加以批驳,直接反问“现在对于东西方文化的问题既然问到最后的根本,不是已然看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宗教、哲学、道德、艺术根本上不对么?不是要做思想的改革,哲学的更新吗?”
有学者认为梁漱溟正是通过此书, 第一次较系统地表述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 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进行了重建。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儒学教育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与此相较,对科学器物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很小的圈子中,无论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造纸术的改进者蔡伦,还是发明了现在看来依旧叹为观止的地动仪,天文仪的张衡,他们的身份不会被冠以发明家而闻名于世,表面上仍是为人敬重的员。科学发明于他们似乎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可有可无,远不及一个儒家大贤的称号为百姓所乐道。更毋庸谈及总结经验,以求其普遍规律加以传承和推广了。故此不仅在科学的研究上久久难以有突破,已有的发明还不能得到提升,发挥其最大价值,甚至于后人意识到先辈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其实另有价值也终究是难以保存的。而在西方对数理的研究早已有体系可可循,牛顿,伽利略等名人的出现也就理所当然。到清末,人们意识到曾经忽略的这片领域的重要性了却不愿直视其在泱泱大国陨落的原因,忽视巨大差距的根本所在,只想直接获得西方的坚船利炮,却全然忘了火药的发源地正在他们脚下,不愿承认差距产生的根源不在对方几个厉害的发明家,而是在于自己奉行几代的儒家正道,又何须妄想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弱国的现状呢,这说法虽然粗粝但却是很实在的。
在这样的教育哲学下,所孕育出的教育模式和路向亦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从根本上就是要让人通达人伦道德,深谙忠孝节义,帮助上位者塑造出人们能“内圣外王”的人格。而这样重德轻艺,当代教育,“总体上表现为一种伦理道德教育、官本位教育。”
2.教育的正确路向的选择
在《对梁漱溟东西文化与哲学比较观点之反省》一文中,台大哲学系副教授杜保瑞分析认为,从著作的目的上,梁漱溟坚定的提出当前中国文化应走学习西方长处并坚守中国儒家路向的价值方向,并反对中国走硬度的佛教文化的路向。从理论的构作上,梁漱溟提出了一套即是历史哲学也是文化哲学的思想系统,对东西方文化与哲学有一从历史发展进路上的评价以及文化形态的定位。
这也同样对教育路向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认识到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时,同样也不能忽视中国哲学的巨大价值,梁先生用较多的篇幅对一代圣人孔子的思想作了详尽的解读,并与西洋和印度的哲学相比较。中国古代的哲学凝结了贤圣的思考,数千年来人们生活的经验,在道德层面上影响深远,有其独到之处,即使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相比亦不逊色。梁先生列举罗素等极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字里行间可见,即使是西方的大贤,也或多或少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甚至相近的思想,在中国的典籍中有着更为精练也更易为人理解接受的表述。这些哲学理念,早已彻底的融入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圈子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尽时间的洗礼,而不会遗忘的知识。大到节假日的风俗,小到家常礼节,言谈举止间。足见中国儒家的影响之深远,梁先生的坚守中国儒家路向的价值方向也就不难理解。这种坚守的意义,绝不是对落伍于时代潮流的条条框框的死守,也不意味着做一个不知变通的学究,而是深入的领会儒家思想的积极精神所在,如人性中的善,对生的赞美,对仁义的坚持。坚持这样的路向意味着,在勇迎潮流而上,参照更先进的文化进行改变时,不忘初衷,坚守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底线。这样的教育下,人们才能真正做到勇往直前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在当今的中国教育中,不乏新鲜的教学模式和愈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各种问题依然存在,如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泛滥的竞赛活动直接导致对某些学科的偏倚,哲学教育的缺失,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将分数成绩,作为获取知识的唯一目标,以至于失去学习的乐趣和自主思考的乐趣,未免有舍本逐末之嫌。
与梁先生的路向看似相似,亦是习得西方先进理念,重视起数理了,却在动手实践和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上始终瞻前顾后,放不开手,又在对考核结果的重视中,忽视儒学精神的传承,与梁先生的教育理念实在是背道而驰了。
真正的经典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磨去光彩,即使时隔多年,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与哲学》还是给中国的当代教育建设带来颇多启示,而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亦将鼓舞我们迎难而上。
网友评论
南 无 阿 弥 陀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