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到大学,他精确规划每一个奋斗目标:毕业要进500强,出差要坐头等舱……面临毕业,他却迷茫了:这不是我热爱的啊!他决定休学一年去寻找热爱,如今他把兴趣变成了事业。因为热爱,他说我每天都在热泪盈眶。
有一天晚上,戚泽明和他的家人吃过晚饭在散步的路上,他告诉爸妈,决定休学一年— 参加小鹰计划,目的在于寻找热爱。那个时候,他大学还未毕业。
爸爸妈妈非常吃惊,因为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小学留级一年,中学也留级一年,如果参加小鹰计划也就是说他的大学还要留级一年,也就是说当他拿到本科毕业证时,他的同龄人在读博士。
他的人生就像《致青春》里陈孝正说的那样 — 你的人生不能有一厘米的差错。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他努力地考最好的小学,考最好的中学,然后上最好的大学,上完之后还要找最好的公司去实习,去找工作。难以想象的是,大一暑假时候的他就拿着一份简历,去找到一家世界五百强的总监,去让他帮忙修改简历,从而拿着这个简历去找一个很好的实习,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去找一个体面的工作。
但是有一瞬间,他突然醒悟并自我反思 — 我做的这一切是我发自内心真正热爱的吗?而这个社会好像也从来没有把热爱作为一项标准。自此,他给了自己的人生一个间隔年。
间隔年是一个西方的舶来词,在西方青年当中很流行。西方的青年学子在踏入社会之前进行一场长途的旅行或者从事公益工作,然后让自己有不同的维度来观察这个社会。
戚泽明跟自己找到了一方净土,这份土壤不会逼着你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那离没有盲目的攀比让你心中失去方向。
说到这里,写到这里,我有一些小小的感悟。
心中沉静、极度安静的时候,反而会增强个人决策能力,这里我联想到了昨天的心流状态 — 沉浸至个人世界,你真会知道能让你热泪满盈的事情是什么。而决策能力也非常重要,这里我又联想到了今天看的八卦 — 听伊能静口述她与前夫离婚的最底层原因是因 — 决策能力缺乏,所以一但遇到一个可靠的人,就像抓住浮木,希望对方帮自己解决所有痛苦和问题,却造成别人沉重的压力。
偏题啦,继续。
初中时,他看到了一场衡水中学十佳班长的竞选演讲,留给他的记忆非常深刻,也很震撼。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去衡水中学读书,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演讲。中间历程传奇而又精彩,当时,他以帮班长写稿子的机会聆听各种演讲。大概在2013年的时候,互联网上几乎已经很难找到他没有听过的讲座。你们瞧,这就是10000小时定律的经典应用呀!
......中间一路传奇色彩,从前期的没有自我定位,自称是演讲人撰稿人到后期定位为故事型演讲者。一身长袍马褂,手拿惊堂木,一句评书语惊四座,拍案称奇。【其实是那寸净土上的村民和孩子给了他灵感】。
知道了自己的热爱,但是 — 把其作为自己的事业可行吗?但他可以找一千条理由不去做~。
看来,把兴趣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真难呀!怎么做呢?
戚泽明 — 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的状态,我们一层一层地往上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然后进入公司也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互联网,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扁平化,更加开放。某种程度上它像一个狼牙棒,我只要冒出一个尖来,我面向的就是整个世界。
他决定重新开辟一个行业,去做那个冒尖的人。
他一步一步试错 - 通过看书,学习,一步一步实际操练完善理论体系,并且帮助他的第一个客户拿到了演讲的全国第一。强烈有力的反馈极强的增大了他的自信心 。他要坚定的做下去。后来他重新给这个职业命名了一个名字叫做演讲设计师。
而今,他已活动不小的成就,所做的事情也是让他永远热泪盈眶和兴奋的事情。
在我看来,他做的一切,非常人所能企及并去做的。而你,并不是处于他当时的环境下, 我想,也应该很难跟自己给一个间隔年吧!
一年的时间,你的同窗、你的同学大四实习了一年已经转正。当你找工作的时候,面试你的面试官可能是你同寝室的人。你能接受吗?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真正狠下心来,头也不回的,追寻自己的热爱和梦想。
戚泽明的故事已经到了尾声。你不会是下一个他。
或许你还未毕业,或许你还在迷茫之中。但你可以在毕业前夕,或者是辞职跳槽前夕跟自己给一段沉浸的时间,不着急的想清楚下一步路。
如果你因此而找到了你的热爱并愿意为之坚持下去的事,那么恭喜你,你真的非常幸运,好好把握住。并用积累和行动与之。
如果你没有找到,那也没有关系, 我也还在找,这世上还有很多与你相似的人,正在与你共同努力着,从未放弃过!!
以上,分享给爱学习的你。
book.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