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 扎努 茶事同盟 说茶《大益 利益之逐》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8312/b64f2abae7bf4b4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8312/0d28832d38704bf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8312/174e8754456d1e5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8312/c6e37992099896b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8312/f6f9544fb4a6c3aa.jpg)
资本是无情的,相比法律它更冷漠无情。资本的原则永远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碳。若真有一天给你送碳,那便是要喝你的鱼油了。资本编造出一个灿烂的锦绣前程吸引下家。说白了,就是培养接盘侠。起初,资本会显露出对茶产品强烈的倾慕之情,其溢美之词都能让一个风月场上的资深失足妇女脸红。就如同现今的名山古树纯料,但这只是资本引起的一场幻觉,目的是刺激接盘侠和围观者的贪婪之心。"跳坑啊,你怎么还不跳?坑里老好玩了"。控盘资本只需选择一个能把控的茶山头或者茶单品即可,但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可能给资本流通运动提供任何的机会。资本在等待。
计划经济时期,有一种奇葩罪名叫"投机倒把罪"。曾经很多风云人物,都曾穿过这件具有中国特色的囚衣。不过呢,后三十年伊始,资本主义初级交易模式在神州大地"摸着石头过河"。一下子,全国人民几乎都在干着投机倒把的买卖,满街的小商小贩。当下更有逼格的名称是称出大货和做渠道,而投机倒把的原罪名早已为过往烟云,"不待秋风起,红云尽吹散。"
1992年,《春天的故事》嗨起来了,一位老人走到中国南海边之后。香港茶人就拎着钱囊冲进云南的国营茶厂。身披风衣,戴着墨镜,愣是吓住了无产阶级的老哥们。普洱茶金融股票的第一把火,是香港茶商和台湾玄学派茶人共同点燃的,而第一个爆炸的炮仗应是“八八青饼”。当时生茶并不称普洱茶,八八青还穿着中茶的外套,在港澳同胞的分进合击下,八八青饼的光环越来越炫,最后发展成普洱茶中的一盏阿拉丁神灯。毕竟这个茶单品的操盘手陈国仪先生最早是做石油方面的生意,用点石油期货那套买空卖空的手法也算是保持初心。但这一次的期货似乎永不过期,因为,遇上了普洱茶。
当年的台湾人自诩是中华文化的正传,是把普洱茶当做文物玩来着。初来乍到,台湾茶人那股子修野狐禅的味道,着实把大陆这伙只知道斗私批修的无知良民唬住了。踏着仙雾的气息款款而来,泡茶仪态如同仙道上了神台,云里雾里中仿佛打了一套玄之又玄的太极。那一种茶情之惜,仿比黛玉葬花之妙般的伤情。总之,若离开了台湾茶人,普洱江湖真的就少了太多的寂寞,太多的谈资,太多的笑料。
无知良民醒过来之后,放弃了梦幻社会的遐想,与香港的投机倒把分子和台湾的中华文化传人共同拼车,怀揣着发财大梦向茶山进发。而后,在茶山这个希望之地,反复展现着人类社会最童真的一幕:发财树上发财叶,发财树下你和我,发财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改编自央视少儿频道《智慧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