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5期“礼”专题活动。
腊月初十,大寒刚过。原本含要穿短袖的我,不得不改换保暖衬衣抵御寒冷。
同样的艳阳,两天之间不同的温度,恍若人也变得有些虚弱。
转眼间已入惊蛰,前两天还是春寒透骨,今日已是历劫过这两天闷热的“回南天”,汪盼天气转冷,透骨的“湿”让人觉得透骨的“寒”也是可以过得去的。
原来“湿”与“寒”皆因内里的心思变化而变化的。
1.里
“虚”本身就在万物之间。艳阳高照,寒气被挡在崇山峻岭之后,那一缕缕的温暖让人觉得踏实。
寒风冲过万重山,一夜狂风过,彻骨的寒冷袭来之时,方觉人的虚。
我想这就是气温的虚实,同时也是身感的外相。
气温的虚实如太极的阴阳两级,混沌成一股袭人的风,走向未知。
有人哀之虚假,有人叹其虚空,有人则悟道虚怀若物。
诚然皆是往日的虚实返照。
虚实返照,让人观于里,感于内。
最近世事多艰,正是在经历着这些并不好过的事情时,让我回望这些痛苦的经历,让我觉知到我活着……
我活着,不是一个姓名,不是一个我父母的孩子,不是一个公司的员工,不是一个妻子的丈夫……
我活着只是我这个人活着。
姓名,父母的孩子,公司的员工,妻子的丈夫只是我当下的身份。
只有我觉知到我这个人活着,才能活好我当下的身份,这是我当下觉知到的里。
2.理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是理,同时也是糟粕。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做轮子,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讲了什么?”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还活着吗?”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你一个做轮的人怎么可以顺便评论!你必须说出道理来,说不出道理寡人就杀了你 ! ”
轮扁曰:“臣也以我做的事观察发现的。斫轮(做轮子),慢了则松滑而不坚固,快了则滞涩而不入难以箍进去。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才能做好。而这种得心应手是口不能言,只能是自己心里有数才行。我不能把这种心得教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继承我的事业,所以我七十岁还在制作轮子。古之圣人与其不可传心得一起消逝了,所以君之所读的书,是古人之糟魄!”
原来理若不能内化与心,终是外力,于礼无关。
3.礼
孔子就曾专门跑去向他问礼。
老子对他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存耳?……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归后,由衷地赞叹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原来礼,是一个人修心,修行的心得表现。
孔子为何要专门为老子礼?
老子有没有讲礼?
为何要孔子去修身养性?
《道德经》开篇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道要自悟才是道,要成为自己的心得才是自己的道。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这道就是神。
有神方能明道,悟己道方能有礼。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43571/808be861dd265fa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