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1‖被一起弑君案推开的春秋之门

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1‖被一起弑君案推开的春秋之门

作者: 莫小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3-06 11:07 被阅读102次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那么战国时期呢?更是如此。

春秋时期第一起弑君案,有学者称之为州吁弑卫桓公案。

州吁是卫桓公同父异母的弟弟。

公元前719年的春天,州吁带领一众人马突袭卫国都城,弑杀卫桓公后,自己做了国君,只不过美梦不长,半年后就被人赶下了台。州吁的谥号也很有意思,史称卫前废公。

此次弑君案,已经是在春秋开局后的50年了。

那么,春秋开局是哪一年呢?是周平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70年,从平王东迁的那一年开始算起。

周平王给我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一继位,就将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但他继位的方式,也是“弑君”。

周平王本名叫宜臼。其实,已经是太子的他,本应该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而这种名正言顺,却被一个女人给搅合了。

这个女人就是褒姒,是宜臼的父亲周幽王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周幽王爱褒姒到什么程度,为了博美人一笑,幽王干脆在烽火台点燃狼烟,拿诸侯开起刷来。

也许是因为博褒姒一笑,还不够过瘾,周幽王于是不顾王室反对,废除了宜臼的太子之位,而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储君,进而又废了申后的王后之位,而立褒姒为后。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么一来,申后的父亲申侯不答应了。

公元前771年,一怒之下,申侯联合鄫国(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失信,在真正的危险来临之际,未得到各路诸侯相助,镐京沦陷,最后周幽王被杀于骊山。

西夷犬戎联军随后掳走了褒姒,抢光了周朝的全部财物,逃之夭夭,西周灭。

前770年,申又联合鲁、许、郑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同年,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迁都洛邑,开启了东周历史。但平王东迁后,周王权衰落,周天子不但不能担当共主责任,连自身安全也需要诸侯保护,天子地位不断衰落。

有学者认为,在周平王作为天下共主的东周王朝,王权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一是周幽王暴政留下的烂摊子,二是当时饥荒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催化,三是各诸侯国逐步兴起的客观存在。

莫小谈以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上位不正”,其背后的势力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但终究是弑杀了国君。

周平王的姥爷,串通外族杀了周幽王。我不禁在想,到底周幽王有多坏?

周幽王的坏,是真坏还是“当政者说”,是不是平王政府为了掩盖或转移百姓关于其弑君上位而有意制造的言论呢?

相关文章

  • 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1‖被一起弑君案推开的春秋之门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那么战国时期呢?...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争。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应该是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粗暴但是最精辟的定论了。春秋时期列国的表现,尤其是政客们的言辞,几乎无一例外...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由于西周末期由于王室衰微,各诸侯的势力壮大起来,原有的周礼的制度秩序被破坏掉...

  • 阅读笔记3月27日

    r1.01-1丨从赵盾弑君案看《春秋》和《左传》的基本读法 “夜读《春秋》”是评书演义塑造关羽忠义形象的手法,正史...

  • 春秋无义战(二)

    春秋初期的形势春秋初期的形势 春秋这个时代得名于孔子编订的鲁国史书《春秋》。孔子希望通过编订史书的形式“上明...

  • 春秋无义战(三)

    天子没了威严 1.“郑伯克段”,这让孔子很难办 《春秋》开篇记载了“郑伯克段于鄢”,算是春秋开始。短短六个字却...

  • 春秋无义战(一)

    一、何为义战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的意思很...

  • 20/09春秋无义战,但却有义举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说的。通过读《史记》,感到春秋虽然无义战,但仍然有一些信义之举。 首先,诸侯发动战争的目的,...

  • 春秋 | 弑君

      春秋乱序,从弑君开始。   卫国,是周代最早的封国之一,姬姓。齐国,是姜太公之后,姜姓。卫庄公的正妻是齐国的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1‖被一起弑君案推开的春秋之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ki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