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无义战(一)

作者: 会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19:10 被阅读154次

一、何为义战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的意思很明显,春秋时期没有合乎“义”的战争,一些国家比另外一些国家稍好一点的情况是有的。征战本应该是以上伐下,地位相等的诸侯国之间是不能相互讨伐的。

       那么什么是义战呢?

       儒家的说法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义战,并且遵循一定的仁义准则,比如“三军对垒”“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逐北”“不擒二毛”等。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周天子把天下土地分成若干块分封给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都是姬性同族或者功臣,比如周公的儿子伯禽的封地是鲁,功臣姜太公的封地是齐。诸侯王享有这些土地的主权和治权,王位世袭罔替。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遇到危难诸侯要率领军队援助,这就有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而周天子这种号令天下诸侯的权利一方面来自于“至尊”的地位,毕竟是人家的祖先打下了江山,还源自于天子的“至霸”地位。周天子自己也有一块封地,这个封地最大也最肥沃,人口众多,军事力量强大。说白了,人家是凭实力当“老大”的。

       顺便说一下,这些诸侯国也继续分封土地给大夫,但大夫只有土地的治理权,大夫经营管理自己的土地,叫做采邑,所以孟尝君可以到自己的封地薛收取税收,但是土地主权却是齐王的。所谓“刑不上大夫”最初不过是指大夫由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以不受一般刑法的制裁。大夫有许多自己的家臣帮忙管理自己的封地,后期的大夫为壮大自己的力量,会养许多有才有能的士。所以才有“战国四公子”“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

       周天子拥有天下,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诸侯拥有的封地叫做“国”。

       大夫拥有的采邑叫做“家”。

       普通士人的上升通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小心它成为了后代读书士子的出世准则。

       回到义战,儒家给混乱社会开出的“方子”是维护天子、诸侯、大夫构成严密的等级秩序,这也是儒家讲“礼”的根源。天子、诸侯、大夫的严密秩序在周天子实力强大的保障下自然可以保持,周天子也可以保持“至尊”“至霸”地位的统一。

       出于“礼”的要求,古代战争也有一些仁义的规则。

       两军对战讲究“三军对垒”,中军先出,左右随之。这就是我们在和周朝相关电视剧里看到大战前两边先摆好阵势,然后战将对战,然后底下士兵大战的原因。春秋时期的战争规模都很小,像晋楚城濮大战前后也不过一天时间,战争结束,也不把对方赶尽杀绝,更多像是为荣誉而战。

       “不鼓不成列”即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春秋初秋妄图称霸诸侯的宋襄公在与楚国的泓水之战中,就体现得很明显。楚国渡河未完成的时候,谋士建议攻其“未既济”也,宋襄公拒绝了提议;等到楚国渡河完成,谋士建议攻其“既济未成列”,宋襄公再一次拒绝了天赐良机,理由就是“古之为军,不鼓不成列”。等到楚军陈列好军队后,宋师的结果只能是败绩,自己大腿被伤,侍卫被全歼。当然宋襄公的“仁义”还不止这一点,他还不再次伤害受伤的人,也不擒杀头花花白之人。

       当时周朝衰落,齐桓公称霸之后也迅速衰落,宋襄公认为天命将兴商,而自己是商朝后裔,称霸是迟早的事。所以这次楚国来战,只是感应天命来被我打败的,只是来历经天命的磨练而已。可惜这只能成为宋襄公黄泉路上的美梦了。如果宋襄公晚生百多年,孙子肯定会教育他“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为何春秋无义战?

       简单概括地说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条件不存在了。周天子拥有绝对实力的时候,他既是荣誉地位上的“至尊”,又是实力地位上的“至霸”,可是诸侯王对于土地拥有完全的自主权,那当然每个国发展的速度不一样了,齐国受益于东方海边就先强大起来,楚国得益于长江的地利也迅速发展起来,反倒是黄河上游的周天子经常被西部的戎狄侵犯,最后周平王还不得不把都城从镐京迁到东边的洛邑,接受秦、郑、晋、虢国的保护。周天子实力不复之后,郑国不满周天子偏爱虢国而派军队到周王室的地里割了周天子的麦子。没有实力做后盾的周天子表面上还能享受“天下共主”的“至尊”地位,只是“至霸”就跟您没什么关系了。接下来历史的舞台就是春秋五霸轮番登场了,当然每个霸主登场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历史就在这种不同的流变中缓缓走向了战国。

PS:文章来源有点意外,原本是想给暑假文言文专题班的讲义做一个简单的笔记,但是又感觉几句话说不清楚,于是搜集资料,加上自己的“添油加醋”,便有了这篇文章。敬请期待更新。(脑壳疼)

相关文章

  • 春秋无义战(一)

    一、何为义战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的意思很...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争。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应该是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粗暴但是最精辟的定论了。春秋时期列国的表现,尤其是政客们的言辞,几乎无一例外...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由于西周末期由于王室衰微,各诸侯的势力壮大起来,原有的周礼的制度秩序被破坏掉...

  • 20/09春秋无义战,但却有义举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说的。通过读《史记》,感到春秋虽然无义战,但仍然有一些信义之举。 首先,诸侯发动战争的目的,...

  • 春秋无义战(二)

    春秋初期的形势春秋初期的形势 春秋这个时代得名于孔子编订的鲁国史书《春秋》。孔子希望通过编订史书的形式“上明...

  • 春秋无义战(三)

    天子没了威严 1.“郑伯克段”,这让孔子很难办 《春秋》开篇记载了“郑伯克段于鄢”,算是春秋开始。短短六个字却...

  • 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

  • 春秋无义战之齐桓公

    2019年4月1日 齐桓公叫姜小白,没错,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首竟然跟白酒品牌重名,历史就是那么搞笑! 齐桓公的老...

  • 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8‖以鞭复仇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原意指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真正由天子发起的战争...

网友评论

  • 枯藤老树123:我的理解,宋襄公的义战概念是太书生气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才是符合“礼”的,也就是后世朱熹王阳明提出的“天理”,难怪他会成为笑柄。
  • 剪甯:礼源自实力:+1:
  • 霎予需:太涨知识了👍谢谢
    突然想到个问题,请教一下:
    春秋无义战,关羽熟读春秋,关羽也是无义之人吗?
  • 娟娟新月:👍👍👍
  • 公子一小白:期待你的第二篇

本文标题:春秋无义战(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tk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