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有俩著名的和尚,不好好念经礼佛,整天想的都是打打杀杀的事情。
一个和尚是大名开国皇帝朱元璋,另外一个和尚就是辅助明成祖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夺得皇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时的葬礼上,结识了燕王朱棣,两人相谈甚欢,朱棣邀请他去北京自己的藩属,姚广孝于是随同朱棣回到北京,主持庆寿寺。
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继位,继位伊始就开始想方设法削减诸藩的权力,一时间各个藩王人人自危。
这时候姚广孝开始鼓动燕王出兵靖难,夺取皇帝位,朱棣很犹豫,毕竟这是把一家老小人头赌上的大事。
朱棣迟迟下不了决心,他问姚广孝:我如果出兵,百姓不支持,民心向背咋办。
姚广孝说: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这位老兄有点三国时毒士贾诩的风范,凡事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他辅助一人当皇帝,那么天道就在于他这边。
啥是天道,我心既天道。
初次遇到朱棣时,姚广孝四十七岁,鼓动朱棣出兵这年姚广孝63岁,妥妥的大器晚成。
2
说起大器晚成的典范。必然少不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刘三同学40多时岁还在老家沛县,当职业农民,兼职当个泗水亭长,不过大约混的很不如意。
外出吃饭,喝酒还常常拖欠酒铺里的酒饭钱。
家里人也常常因为刘邦的好吃懒做对他怨声载道,有一次他带领着一帮朋友来家里吃白食,大嫂看到他们来了,故意把锅弄得叮叮当当的响。
他这帮朋友一看,您家都开始刷锅,咱就散了吧。
刘邦回家掀开锅一看,锅里饭还很多,他觉得受了侮辱,这件事他一直记到当皇帝。
可见他穷的在家里都没有吃饭权。
到了公元前209年,刘邦押解犯人去戍边,路上遇雨,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他们都会被处死。
此时秦朝四方狼烟四起,程胜吴广,项梁等相继起兵反抗大秦。
刘邦和犯人们开了一会,说,要不咱也反了吧,反正到了戍边的地方也会被斩首,起兵造反或许有一线生机。
于是这帮囚徒决定打回老家沛县去。
刘邦带领着一帮花子一样的囚徒,走上了推翻暴秦之路,这一年刘邦48岁,在各路义军中,刘邦的实力很弱,不过他的年纪很大。
大约起兵的时候,刘邦自己也没有想到,七年之后自己会建立一个不输大秦的大帝国吧。
刘邦绝对算是大器晚成,他和秦始皇同龄,秦王扫六合的时候他在家种地,秦王称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时他在家种地,秦王去世了,和臭鱼烂虾共处一车时,他在家种地。
如果不是秦末的大乱世,大约刘邦会像秦末的很多农民一样籍籍的生无名死去。
秦末的乱世让刘邦化成苍龙翱翔九天。
所以有时候人的成功机会和运气占了很大成分。
金鳞岂是池中物,但是如果没有风云际会,金鳞大约只能是池中物了吧。
3
老子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为啥大器晚成呢,因为成大器者不但需要打磨,还需要机会。
有人总结过一个人成功需要的几个条件
第一层,良好教育。有了良好的教育可以帮其突破自己的阶层,比如现在的高考。
第二层,要有一个高度足够的社交圈,社交圈的作用是开眼界,一个人的眼界高了,才有突破的欲望。
第三层,要有魄力和远见,一个成功的人有时候是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关键时候需要有负责的态度,关键时候敢抗责任。
第四层,要有足够资助;这种资助也许是金钱的,也许是智慧投资,每个成功的人都不会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聚合各种资源。比如刘备背后有糜竺的天使投资,刘邦的老丈人是县城首富。
第五层,要能进入贵族圈,产生合作合作。刘邦成功和项羽结拜,拔高了自己在秦末群雄中的地位。买草鞋的刘备和汉献帝车上了关系,一个小商小贩有了刘皇叔这三字的护持,从此有资格上桌面,和群雄掰手腕。
第六层,走到这一步,其实已走到了人生顶点,名声金钱都有了,能走到这一步的都是大牛人,具备了以天下为棋盘的能力,这时候他们可以睥睨天下,这时候考虑的事情是,该合纵连横还是要决战紫禁之巅。
到了第五步算是小成,到了第六步算大成。
一个人出生于富贵人家,也许一出生就在第五层呆着,所以他们少年得意,所以他成名要趁早。
比如始皇帝,比如思聪。
但是大多人都得从第一层开始层层通关,打到最后自己也垂垂老矣了,所以古代大器晚成属于常态。
=====================
文:薛白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