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幽阁理事会·读书每天进步一点点
浅谈《论语》之“正名”(一)

浅谈《论语》之“正名”(一)

作者: 孤微醺西柚 | 来源:发表于2021-12-30 23:59 被阅读0次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这几句话开头是“正名”,何为“正名”?

1.归正自己的名称和名分。

2.即楔子。

3.元明杂剧最后的两句或四句中的后句称为正名。

后两条和笔者想表达的主题相偏离,就此带过,我主要解释一下第一条的看法。

首先,谈谈时代背景。在孔子那个时期,社会政治伦理生活等级名分混乱,其中贵贱不明,善恶不分,纲纪不正,等级制度不真等等。早期的政治封建制度的瓦解,很难断定统一。同时,社会环境也因封建制度的瓦解,以及诸侯争霸后的动荡不安,导致礼崩乐坏。

但在公元前七世纪,有的贵族由于战争或者其他原因,失去其土地封号,降为庶民。同样,有庶民因为种种原因成为高官。周王朝政治权利开始瓦解,社会制度也受影响慢慢瓦解。在此过程中,这些拥有知识的官方代表人士散落民间,这些人士或是落魄贵族,或是被贬民间的诸侯宠臣,或是世袭制的官吏等等。孔子也在《论语》留言,“礼失而求诸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时,这些流落在民间的官吏贵族,凭借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底蕴,招生收徒,开馆传道,来维持自身生计。这些传道授业的私人教师,就是“师”。这些“师”各有专长,各有见解,或著书立说,或讲授诗经礼仪,或擅长武艺兵法,或擅长辩论,或以方术见长等等。

其次,天子失驭,神州无主。周王朝外强中干,王威不再。诸侯国蠢蠢欲动,有的开始僭越妄为,有的互相征伐,礼乐崩坏。东周时期称“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孔子当时处于春秋时期(笼统说),周天子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各国还比较坚持战争礼仪,战国时期不再遵守,秩序混乱。春秋后期,礼乐制度全面崩坏,“亲亲、尊尊”之义亦不复存在。原来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环境转向群雄迭起。孔子发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处”的局面喟叹。诸侯国并起,天子无权,领地变小,威严不再,国家政权竟转变为“陪臣执国命”。

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也受到冲击,一方面,旧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开始逐一破坏、瓦解,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发展中要求突破旧制度的束缚,所谓的“礼坏乐崩”,就是在当时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在上传以“礼”为中心的建筑中的反映。传统的伦理纲常道德与新的社会纲常理念发生冲突,两者之间的矛盾不能调和,只能由新的代替旧的。同样,新的经济政治理论秩序还未建立完善,新的“名”,“实”也未制定出来,新旧之间产生“离怨”现象。

如果说,《论语》中哪一句话最能代表“正名”,我会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中,每类事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很有一定的含义。这类事物应该做到与名字相应的含义,也就是理想的本质相一致。

之前在和一位简友讨论过,她说“各司其职,勿越庖代厨,勿好为人师,勿理所当然。万物各有其位,君有君位,臣有臣职,父子亦同”,而我认为儒家后来解说释义有些扭曲本意,这句话涉及到责任,秩序,真理,公理,标准是很难统一的,涉及到多种理,其中人理有时又会影响干扰秩序,所以这是一种理想追求,很难实现。

其实,“为君之道”,“为臣之道”,“为父之道”,“为子之道”,不仅仅是一种名分,更需要强调本身的实质,做到名实一致。譬如“为君之道”,君王空有其名,没有相应的品质,德不配位,其实君主本身就配不上“君”,这个字背后的含义,臣、父、子也是一样的。在社会关系群体中,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含有其特定的社会义务,社会担当以及社会责任,你继承了这个名,相应的,你就要完成对应的义务,责任和担当。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对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除了我传达的这种意思,经典原文还可能有许多别的意思。经典原文是暗示的,我传达的不是,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住了。

谢谢!

相关文章

  • 浅谈《论语》之“正名”(一)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这几句话开头是“正名”,...

  • 浅谈《论语》之“正名”(二)

    前文《《论语》之“正名”》(一)我介绍“正名”在《论语》的出处,时代背景以及“君臣父子”与我本人对“正名”的另类诠...

  • 岁末已至,说说感言。

    今天是2021的最后一天,浅谈《论语》之“正名”(二)明天更。这篇文章也不够严谨,我主要想回顾一下回到简书的这些天...

  • 论语·子路13.3

    分享《论语.子路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

  • 儿子的一篇论文

    细拼论语,浅谈学习。什么是学习?《雍也》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简短却富有深意的话被现...

  • 墨家十讲之终篇下

    儒墨辨析之共同的“正名”思想。何所谓正名呢,在我看来各家的“正名”思想无疑是都有一个相同的内核,那么就是维护封...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3正名政正君子德风成人之美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3正名政正君子德风成人之美 题文诗: 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

  • 2022论语分享第292篇:定好各自的职责,名正才能言顺

    【论语原文】 子曰:“必也正名乎!”(13.3) 【释义】 团队要有各自的角色,要各司其职。 【一句话总结】 定好...

  • 今日金句摘抄

    昨日之深渊,来日之浅谈。

  • 2019-12-13

    看到喜欢的话,摘了留起,不做商用!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永井荷风) 其实,今日之浅谈,并不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论语》之“正名”(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vw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