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在宏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阿里巴巴将收购饿了么,3个月内阿里将以95亿美元(每股0.6517美元)现金收购饿了么全部股份。
因为这位朋友原是饿了么的中高层,所以宏民对此消息深信不疑,所以第一时间转发并发表评论。但是接下来几个小时,就发生了各种不寻常的地方,让我迷惑了。
当天下午,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焦丽莎,编辑翟文婷发出稿子《阿里独家确认:约90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文中中企记者联系了“阿里方面人士”,得到了对方肯定的回复“阿里将收购饿了么”。
几乎在同时,饿了么官方账号却说:坊间传言的常规操作,我们不予置评。
从阿里和饿了么双方抑扬顿挫的回复节奏就能看出来,对于收购的消息双方心情和诉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来聊几个问题:
1,收购到底是真是假?
我认为,阿里收购饿了么事宜应该在谈判过程中,且已到了关键阶段。要不然也不会有“阿里方面人士”对记者说确定收购,要知道,对于这种事,手眼通天的记者朋友,多么高级的人都能联系到,而且采访过程都保存录音或截图。所以,前面提到中国企业家的稿子内容是可信的。
但是,饿了么的反映却比较难以理解,按理说,这种体量的消息,如果要公开,双方一定会反复沟通,至少也是一个非常正式的公开信,甚至一次大型发布会。但是饿了么官方却回复“传言”,张旭豪只澄清了“没有对赌”。
宏民尝试做一个假设吧,阿里和饿了么正在洽谈收购事宜,到了最关键的阶段,这时有一方对相关条款不满意,比如价格、职位等,于是就偷偷放出收购的消息。将此事公布的后果会有两个,一个就是促使双方尽快决定,加速收购过程。另一个结果就是,这次收购会不欢而散。
此时,收购事宜传播的沸沸扬扬,双方都开始往外散播对自己有利的消息。具体哪些消息,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过不了几天,如果收购完成,双方会给媒体和公众一个非常详细的答案。
还记得,当时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在一起的时候,出了一激烈的海报。注意到“金”字下面粉末的形状了吧,那是美团外卖的袋鼠啊~
相信阿里和饿了么在一起的消息,一定会更加轰动,毕竟这种传播机会,放弃可太可惜了。
但是,如果收购最终没有完成,呵呵,那就当做“阿里收购饿了么”是传言吧。
就是一个假设而已,别当真,也别让我删稿。
2,如何看待阿里收购饿了么?
我看到很多文章都在评价此次收购事宜,我的看法也比较一致,收购按理说顺理成章。阿里巴巴早就对饿了么有相当大的控制权了,不管是第一大股东还是对阿里对饿了么资源的输送。在2016年8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向饿了么完成了12.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再次向饿了么投资4亿美元。目前,阿里系已成为饿了么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32.94%。
到了这个地步,该收购了。
按照阿里巴巴的一贯风格,就是喜欢培养全资控股的企业,比如优酷、UC、高德地图,盒马等。其实,全资的好处挺大的。一方面,该企业可以成为阿里巴巴生态战略坚定的一环。另一方面,阿里曾经经历过类似大跟头,比如和雅虎的恩恩怨怨。全资的好处还在于绝对的话语权,比如一个企业要上市、转让、倒闭等重大战略决策,哪怕1%的股东不签字,这件事就是进行不下去。
BTW,在这方面,腾讯则是完全相反的套路,通过持股,资源置换,培养了一帮亲戚,比如对京东、对搜狗、对格瓦拉等。
对阿里巴巴来讲,全资收购饿了么当然是好事。
但是对饿了么管理层来讲,则是另一番心情了,我非鱼,不知鱼之乐,就不多妄加揣测了。
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也曾讲到,阿里虽然有强势的一面,但它实质是好的,“你说它真是想控制这家公司?其实在于你做得好不好,你做得不好被收购这是宿命,能被收购那还算有你一个退出渠道。”
3,收尾结语
客观点说,阿里和饿了么可能存在一定的芥蒂,但是在这个时候,宏民建议双方一定要淡定淡定,以大局着想。一旦这个时候管理层和第一大股东产生纠纷,势必削弱整体战斗力,另一家美团外卖坐收渔利,更接近外卖老大的宝座了。
创业者输在竞争对手不可怕,如果因为内斗而败北,有点可悲了。
我很早就说过,团结合并不见得是坏事。这也表示互联网企业从最初的你死我活,到如今共赢发展,这是成熟的表现。希望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能少走一些主观的弯路。
文/赵宏民 媒媒哒
网友评论